剽悍行动营跃迁三连猫的剽悍江湖写作营

长跑途中的难关-- 10.29 复盘

2017-10-29  本文已影响13人  梦婷子
长跑途中的难关-- 10.29 复盘

这周将之前看了一半扔下的《僧侣与哲学家》的书又拿出来重读。因为里面涉及了各种哲学的理论和佛教的释义,每一句的阅读都非常的艰难。

当初之所以购买它,是因为在一次不丹的行程中,同行的旅友相互间谈到了这本书,而且两人都是阅读数遍。想想应该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书,所以回来后就立马在当当下了单。

其实很多书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因为大家的知识构成不一样,生活阅历也各有不同,所以对书的感受领悟自然相差千里。这里就是告诉自己,购书不要盲从。


当然,这本书未必对自己没有任何用处,只是被动的去阅读多少没有主动地阅读会更兴趣浓厚。这次将此书翻出来重新阅读,也是因为有着每日5分钟阅读的激励。

每天必须保证输出,我必须去带着思考阅读,就不会追求之前的快速,也不需要急着想尽快完结这本书,慢慢地逐字过去,反而降低了我阅读的难度。虽然它依然是当初那样的绕脑,费神。

今天上午,我继续翻阅着《如何阅读一本书》,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同的部分,很快你就会读到你看得懂的地方。集中精神在这个部分。继续这样读下去。将全书读完,不要被一个看不懂的章节、注解、评论或参考资料阻挠或泄气。如果你让自己被困住了,如果你容许自己被某个顽固的段落绑住了,你就是被打败了。”

看完这段,我再一次感受到书与书之间的那种共通和相互化解的神秘联系。原先阅读《僧侣与哲学家》的焦虑,在后一本书中得到了释然。虽然《如何阅读一本书》本身就是两位作者经过数年的研究、实践、修改和重整而出的,它总结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和几条规则,大多数书都可适用的。

但我是在一个恰当的时点遇到了适当的书。所以读书真的不是一个短期而独立的形式,在你后续的阅读中,因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叠加,会对之前所看书的知识点,理论和主题思想做一个支撑和补充。这是很可贵的。

再谈谈《僧侣与哲学家》的内容,书尚为完结,我还不能完整自己的感受,但书中父与子定义的生命意义、东西方哲学的异同、西藏的命运、人类的未来这些都是距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远的一些比较沉重而深刻的话题,但有些却又是与我们休戚相关的。

我时而也会停下来思考,是否有必要花费时间去看这类的书。看到身边的人每日嬉笑间度过,我却勤奋而严肃地啃着书,是否值得。

其实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书带来的智慧就是在与别人身处同样的世界,我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它。当别人唠叨抱怨时,我会坦然处之;当别人高兴疯狂时,我也不会失去冷静。当别人的世界只有单调的单弦,而我的世界却因有着和弦而层次分明,丰富多彩。我还会怀疑这值不值得吗?

只是近来因为每日的打卡和文豪组的读书感悟都只能在晚上下班时才能完成,晚上的时间几乎被占据了而无法做一些其他方面的阅读,自己似有被束缚之感,所以在输出时间上要做些调整,输出能力也还需提高,才能达到一种高效,且不影响原有的生活质量。

现在的阶段或许就如长跑中多痛苦的那个关卡,挺过去,一切就会顺畅了!

长跑途中的难关-- 10.29 复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