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正经工作室的日常》灵魂之作云歌行

行走在人间的太阳——诗圣杜甫(上)

2022-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春城隐士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

其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明将兼学者;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曾任著作佐郎、修文馆直学士;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奉天县令。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为杜甫的文学成就奠定了一定基础。

杜甫行

杜甫的诗歌创作历程与人生经历紧密相连,随着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其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读书壮游时期(35岁以前)

杜甫少有才名,“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十四五岁便受文坛前辈夸奖,“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崔魏徒”指崔尚和魏启心,二人皆为当朝进士。

他二十岁南下吴越,二十四北归洛阳,举进士考试不第,次年东游齐赵。

三十岁回到洛阳,在偃师成婚。三十三岁结识被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邀同游梁宋,中途遇高适,三人酣饮畅游,慷慨怀古。后高适南游,李杜再游齐赵,寻幽探胜,饮酒论诗,是杜甫一生中最豪放快意的日子。

这段壮游时光,也让杜甫结交了许多文学造诣深厚的朋友,这段时间,他的诗歌充满蓬勃的朝气,为他诗歌的大成奠定了基础。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但在次年的制科考试中,由于权臣李林甫从中作梗,未能及第。

杜甫进长安不久,其父去世,他的生活也开始艰难起来,为了生活和求官,他四处奔走,作诗投赠,还给玄宗进献了《三大礼赋》《封西岳赋》等,但均无结果。

天宝十四年十月,杜甫终于获得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一正八品下的微职。由于俸低职微,生活拮据的杜甫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生活(《献三大礼赋表》)。

(这里的卖药都市,可能是真的采药卖药,但也可能是泛指做一些小生意补贴家用,因为这里是用典,《后汉书·韩康传》记载:“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乃遁入霸陵山中。隐士韩伯休被女子认出,弃药而走,此处可能是以典故,隐晦表达自己做小生意怕被熟人认出的心理。)

困窘辛酸的生活与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的性格也由轻狂转为深沉。这一时期,杜甫的诗作有百余首,其中《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等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的社会矛盾;《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既是对作者十年长安生活的总结,也展示了唐代盛世结束、危机四伏的社会图景。这些作品标志着一个忧国忧民诗人的成熟,奠定了他客观写实、沉郁苍凉的文学风格。

3、为官、流亡时期(45~48岁)。

公元755年十月,杜甫离开长安赴奉先,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长安沦陷,杜甫携家小先由奉先逃至白水,后又逃至鄜(fu)州。

七月,李亨于灵武继位,杜甫只身赴灵武,途中被叛军所擒。他亲眼目睹了叛军烧杀抢掠的凄惨景象,写下了《春望》《哀江头》等作品。

公元757年四月,杜甫终于逃出长安,到达肃宗所在的凤翔。

历尽艰辛,穿着破衣麻鞋投奔皇帝的杜甫感动了肃宗,肃宗为褒奖他的忠心,授予他左拾遗一职,这也是杜甫有生以来的最高职位。

不久, 被肃宗委以平叛重任的文臣房琯,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归,杜甫上疏为房琯说情触怒肃宗,差点定罪。

八月,他离开凤翔去鄜州看望妻子,写下了《羌村三首》和《北征》,记录下沿途所见所感。

该年秋冬,官军收复两京,杜甫也自鄜州回京。次年六月,终因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公元759年春,杜甫往河南老家探亲,途中写下“三吏三别”两组诗篇。

同年秋,杜甫弃官举家至秦州。

十月迁同谷,十二月去成都投靠故交。

这一时期,国家动荡,王朝有傾危之险,杜甫的生活也充满艰难,他的诗歌创作,受到血与泪的滋养,达到了巅峰。

4、漂泊西南(49岁至去世)

乾元二年,杜甫到达成都。次年春,在朋友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

代宗宝应二年(762),在故交严武的帮助下,杜甫对草堂加以扩建。七月,严武回朝,成都大乱,杜甫避乱梓州。

广德二年(764),严武再回成都,向朝廷举荐杜甫为校检工部员外郎。

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乘舟东下,欲出川归乡。但因疾病和战乱,他先居云安,又辗转夔州,前后近两年。这一时期,杜甫有诗作四百三十多首,内容从国家大事、朋友往来到个人身世均有涉及。而诗歌技巧,也在这一时期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至江陵,因兵乱受阻,改道至公安,年底漂泊岳阳。次年正月,诗人来到潭州,后又到衡州。大历五年四月,潭州兵乱,杜甫继续南逃。是年冬,五十九岁的诗人客死旅舟。

杜甫晚年贫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惨,但他一直把家国百姓记挂在心头,临终前还写下“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诗句。

漂泊西南的十一年,杜甫留下千余首作品,占《杜工部集》的三分之二,其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秋兴》《诸将》《咏怀古迹》《旅夜书怀》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杜诗博大精深,现存1400多首,既是他伟大人格的写真,也是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作品的深度与广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任何一人都难以企及的,堪称诗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