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饮食与健康

2022-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知行合一_ddac

      纵观各类减肥招数,多多少少都有点“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的意思,就是既要受罪又要有毅力。如果该吃吃该喝喝,轻轻松松就把肥来减该多好。
      早就有人在琢磨这样的招数了。
      记得10多年前中国央视的一位著名女主播为一商家推出的“减肥腰带”做代言人。要按厂家说的,吃喝不忌,勒上腰带就减肥,那可真是那些既想减肥又克服不了嘴馋毛病的胖人求之不得的。
      许多人勒上腰带放开肚皮,结果连呼上当,又把自己的轻信怪罪于央视女主播的权威。

      “勒在胃上的减肥腰带”

      费恩·布里敦是一位英国的电视主持人,或许没有央视那位女主播那么大牌,但也算知名主持人,电视上总能见到。她那已经不能用“丰满”来遮掩的身段也格外引人注目。
      有阵子没在电视上看到布里敦女士了,再看到她时,用判若两人来形容不算太夸张。现在用丰满来形容可以不打引号了。

      胃结扎示意图;也难怪,布里敦女士一下子掉了70磅肉(相当于60来斤)!她坦言,如此迅速的减肥不是靠节食或锻炼,而是做了“胃结扎”手术(gastric banding)。它的原理很简单。人饿了就要吃,感觉吃饱了就不想吃了,如果继续吃,就会肚皮发胀。
      “胃结扎”就是在胃的上方三分之一处用硅胶打一个隔断,形成一个“小袋子”。食物进到胃里,很快就把“小袋子”填满了,人也就觉得吃饱了。
      硅胶隔断上留有一个小孔,食物可以慢慢的流到下面的胃里消化掉。形象点说,等于是把减肥腰带勒在了胃上。
      效果立竿见影,选择要留到最后
      “胃结扎”的效果是肯定的。做手术后两年内,平均可以减掉50%的超重肥膘。英国的公费医疗NHS虽然提供这个选择,但并不是所有的肥胖症患者都可以做这样的手术。
      实际上,英国的卫生健康监督机构NICE的指导原则是,只有当其它所有的非手术减肥办法都考虑了之后,才能作为最后的选择。
      道理很简单,做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胃里“上环”并不能保证一次成功;对一些肥胖症患者来说,全身麻醉就不适合。手术并发感染以及可能造成心理障碍也是实实在在的危险。
      一些减肥心切的人甘愿自己掏腰包,平均花7千英镑到私人诊所做手术。
      46岁的吉丽够不上肥胖症的标准,但觉得需要瘦身,于是自费到比利时做了“胃结扎”手术。因为硅胶环勒得太紧,吉丽从觉得难受直到连口水都难以下咽,最后不得不被送入医院急诊室,紧急“取环”。
      古有画饼充饥,今有催眠术“上环”
      如果不挨刀子不受皮肉之苦就能“胃结扎”该多好。哎,这一招也有人想出来了。
      35岁的玛瑞恩生下老三后体重窜升到了97公斤。她到西班牙做了“催眠术胃结扎手术”,体重一下子减掉了25公斤。
      说是“手术”,其实根本没有上手术台,而是催眠师利用催眠术让马瑞恩相信给她的胃里“上了环”。
      马瑞恩说,她清楚地记得“手术”的每一个细节: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器械的叮当碰撞声、甚至闻到了麻药味。
        780英镑、五个催眠术疗程下来,马瑞恩坚信她的胃缩小到了只有高尔夫球那么大。现在,稍微吃点儿就觉得饱了,如果坚持再吃,就会觉得胃胀肚痛。
        吓坏你的胃口
        广告标语:“让孩子吃肉就是虐待孩子”。
        马瑞恩的减肥奇招上了英国的大报小报,但多少都有点逸闻趣事,花边新闻的意思。但是,21世纪的英国,肥胖症是对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实实在在的杀手,开不得半点玩笑。
      政府卫生部的调查显示,公众对肥胖症的威胁认识不足,看到蛋糕、薯条、汉堡包联想不到不健康食品。但是,调查同时发现,人们对内脏器官周围堆满了肥油的视觉形象觉得恶心。
      于是,借鉴戒烟、交通安全的公益广告中采用的“刺激震惊”手法,(shock tactics),政府投资2750万英镑发起了一场“新生活”(Change4Life)广告宣传运动,希望人们把白花花的肥膘与垃圾食品联系起来。
      觉得恶心?倒了胃口?目的达到了!
      当然,刺激也得有个限度。遭公众投诉最多的前10个广告之一,是一个孩子抱着一个大汉堡包的招贴广告。广告标语说:“让孩子吃肉就是虐待孩子”。
      投诉者说,把吃肉与肥胖症等同起来不但误导,而且把“虐待儿童”视为儿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