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升职的必备思维方式-系统思维
大家对于系统思维的接触并不陌生,在小学就学习过《涅槃经》中《盲人摸象》的改编故事:“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莱茯根(萝卜);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事物的细节,但很多人会陷入一叶障目的陷阱,极力追求局部的完美,而忘记系统的统一。故事听起来感觉很精彩,当我们置身于浩瀚的大自然之中时,就会完全沉浸于直觉的快感之中,而把系统思维抛得一干二净。
在课文中也曾学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很多人把庖丁解牛当作武侠小说一样的虚构故事,认为这只是屠宰技术的一种传奇而已。大家都有观看杂技的经历,经过多年思索、学习和练习,理论上庖丁解牛是可以达到这种境界的。我们宁愿相信庖丁解牛是熟能生巧,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系统思维加上刻苦训练的最终结果。
为了纪念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罗斯福总统决定在华盛顿广场建一座杰弗逊大厦。这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建成后就成了华盛顿一景,然而,没过几年,大厦昔日光彩不再,墙面出现裂纹,变得斑驳陈旧。经过观察,专家们判断是酸雨造成的,并依此设计了很多详尽又复杂的预防措施,然而都没有改变现状。后来一位细心的专家发现了一个现象:因为每天有成群的燕子在此处留下大量鸟粪,大厦清洁工每天需要用含清洁剂的水冲刷墙角。该专家经过更深入的调查,发现燕子在此群居是因为此处有它们特别喜欢的蜘蛛,蜘蛛大量繁殖是因为此处有充足的飞虫,最后发现大厦室内充足的阳光为飞虫孵化和产卵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大厦内充足的阳光才是最终的祸根,安装遮光窗帘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措施。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重复出现,主要是因为我们缺少系统思维能力,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措施,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源。
中国人对于系统思维钟爱有加,《易经》是最古老的系统思维方法,建立了最早的模型与演绎方法,成为中医学的整体观与器官机能整合的理论基础。而西医以分解和还原论方法为指导思想,长期以来中医和西医理论一直争论不休,其实这是一种研究思维模式的差异而已,随着近代“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的兴起,中医与西医的融合已是一种新的趋势。
在当今时代,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世外,世界已经变得一体化,尤其在全球恐怖主义和气候变暖这样的天灾人祸双重威胁下,任何人都无法做到独善其身!时代更需要我们有一种系统的思维来看待身边发生的事物,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系统论和系统思维的理论最早出现在40年代,后来因为学习型组织之父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1990年的大作《第五项修炼》而名噪一时。1987年哈佛大学涉及学院教授ROWE出版的《设计思维》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发表,这两种思维由两个学术团队创立,系统思维多用于社会管理领域,设计思维主要用于工业技术业务领域,两者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相辅相成。到目前为止,这两种理论尚没有融合在一起,各自都拥有大量的学者和支持者。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以系统论为基本理论基础,简化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
很多真实系统都是由大量相互关联的因素组成的,并且在随时间演变的进程中展现非常复杂的行为。系统循环图是一种捕捉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并理解这种动态复杂性的有力手段,通过12条绘制系统循环图的黄金法则学习,可以将S型连接和O型连接的因果关系通过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构建成复杂的系统循环图。对于没有系统论知识的读者来说,这种学习系统思考的方法比较枯燥难懂,本文不建议去阅读这样的书籍。
本文推荐阅读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本书以比较易懂的例子介绍了系统思维的方法和工具,同时将系统思考列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所必须的五项修炼之一。系统思考这项修炼将其他四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等整合成一体,以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书中也大篇幅介绍了啤酒游戏,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一下啤酒游戏的培训,更能亲身体会系统思考的重要性。
系统思考对于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非常重要,它能提升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培养你对动态复杂性挑战的把控能力,它能让你避免落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职业陷阱,它能让你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放大你个人的影响能力。
每天进步一点点,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卓越!白天谋生、夜晚发展!
本文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