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千疮百孔的身躯,是爱让我们活下去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无可奈何的。就像这次疫情,来得突然,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疫情之下,有人惶惶不安;有人镇定自若;有人一蹶不振;有人百折不挠。每个人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着自己的表现。
那么当我们遭受苦难时,到底应该怎么面对呢?或许读过《灿烂千阳》这本书之后你会得出答案。
《灿烂千阳》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这是他继《追风筝的人》后的又一部力作。胡赛尼说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不断想起那些充满韧性的阿富汗妇女,她们的集体精神力量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他希望这本小说能为阿富汗传统妇女增添更多深度、细致与情感的内涵。
本书讲了两名阿富汗女性玛丽雅姆和莱拉带着各自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苦难之下她们从势同水火,到相濡以沫,带着爱和希望坚强地活着,最终莱拉在玛丽雅姆的成全下跟初恋塔里克开始了平凡又温馨的新生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感受一下两位阿富汗女性身上隐忍与坚强的精神力量吧!
玛丽雅姆
玛丽雅姆从出生起就跟妈妈住在山中的泥屋里,她的爸爸每周四会来看她一次。
爸爸是赫尔特的有钱人,妈妈以前是他家的佣人。
妈妈常跟玛丽雅姆说,你的爸爸背叛了我们。他来看你只是为了赎罪,跟他那些有名分的孩子不一样。
可是玛丽雅姆喜欢爸爸,因为他对她那么温柔,给她讲故事,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她不愿意相信这些话。
玛丽雅姆十五岁生日快到了,她跟爸爸提出,希望他们能在他开的电影院里看一次《木偶奇遇记》。爸爸勉强答应了,但是生日当天他却并没有来接玛丽雅姆。
玛丽雅姆不顾妈妈的阻拦,下山去找爸爸
当她满怀期待地来到爸爸家门前,却被告知爸爸不在。她倔强地等在门口,等了一夜。
第二天玛丽雅姆发现爸爸竟然一直都在家,却躲着不愿见她。她感到无比的悲哀和失落,原来妈妈的话是对的,她是不配得到爱的。
司机把她送回了山里,他们却看到母亲吊死在一棵树上。
现实有时候像是一记耳光,它狠狠地打在看不见它的人脸上。
妈妈死后,玛丽雅姆被爸爸接回了家。她被逼着跟一个中年鞋匠结婚,看透了这些人虚伪的嘴脸,玛丽雅姆最终同意了这门婚事。
没多久,玛丽雅姆的老公拉希德带她来到了他们在喀布尔的家。
拉希德的控制欲很强,他告诉玛丽雅姆,女人的脸只能让自己老公看到。玛丽雅姆出门要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在客人来家里的时候,玛丽雅姆是不允许下楼的,等客人走了才能露面。
没多久玛丽雅姆怀孕了,她觉得自己有了依靠,不会再孤单了。但拉希德希望她能生下个男孩,这让玛丽雅姆压力很大。
去公共洗浴中心洗澡是拉希德的决定,但是洗澡过程中玛丽雅姆发生了意外,她流产了。后来她再也无法生育。
拉希德变得更加容易生气了。他挑剔玛丽雅姆的家务,经常喜怒无常,对她拳打脚踢。有一次嫌玛丽雅姆做饭不好,竟然往她嘴里塞了一大把石子。
在忍受家暴的日子里,能让玛丽雅姆觉得好受点的就是诵读《古兰经》了,这是她的信仰,也是她唯一拥有的东西。
少女莱拉
莱拉的家在玛丽雅姆家的附近。
她的两个哥哥都参加了圣战,因此妈妈整日活在担心里,对莱拉的生活并不怎么关心。
莱拉的爸爸是个知识分子,他关心莱拉,尤其重视她的学习。爸爸常常对莱拉说:“如果一个社会的女人没有受过教育,那这个社会就没有进步的可能。”
莱拉有个从小一块长大的小伙伴塔里克,他的一条腿之前不小心踩到地雷被炸没了,后来装上了假腿。当有人欺负莱拉的时候,塔里克把假腿扛在肩上,像一把剑一样他们决斗,从此再也没有人欺负过莱拉。
有人传来哥哥们战死的消息,爸妈悲痛不已。尤其是妈妈仿佛没了灵魂一般,对莱拉更加爱搭不理。
圣战之后,组织里面闹起了内讧,战争又一次在阿富汗上演了。
每天阿富汗人民头上都会响起炮弹的声音,而这些炮弹有时也会偏离目标,炸在阿富汗普通老百姓身上。莱拉的一个小伙伴就是这样被炸死的。
喀布尔的女性被杀、被强奸的惨案经常发生。爸爸让莱拉辍学了,在家里继续给她辅导功课。
莱拉为数不多的几次出门,塔里克都陪在她身边。他甚至弄来了一把枪,对她说“为了你,我会开枪杀人的,莱拉。”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把你当作空气忽视你,肯定会有人把你当作珍宝小心呵护你。
为了躲避战乱很多人离开了喀布尔,塔里克告诉莱拉他们一家也要离开了。莱拉很不舍,很气愤。后来他们接吻了,也做了更大胆的事。
“莱拉,我想娶你。”塔里克说,但是莱拉放不下她的父母,只能狠心地跟塔里克告别。
后来莱拉一家终于决定离开了,他们准备去巴基斯坦。莱拉高兴极了,那里正是塔里克去的地方。
大家忙着收拾行李,莱拉帮爸爸把书搬到车上。突然炮弹落了下来,莱拉的父母都死了,莱拉受了伤。
比悲惨更悲惨的人生,爱比敌视更好
拉希德把莱拉救了回来,莱拉在玛丽雅姆的照料下慢慢好了起来。
有人把塔里克死亡的消息告诉了莱拉,莱拉伤心极了,终于体会到妈妈失去亲人的那种心痛。
60岁的拉希德趁机跟莱拉求婚,莱拉答应了,因为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是塔里克的孩子,她希望这个孩子能活下来。
玛丽雅姆帮助了莱拉,没想到莱拉却成了老公的另一个妻子。而且拉希德对莱拉比对她好太多,这让她很生气。莱拉想跟她好好谈谈,被她拒绝了。
她们的关系尴尬而紧张,有时候也会大声争吵,互相说狠话,实际上她们的争吵也在为各自的悲哀寻找一个发泄的出口。
莱拉要生了,拉希德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去医院。但是知道生了个女孩之后拉希德的态度就变了。
他不喜欢这个女孩,他们常常因为孩子的问题争吵。看到莱拉失宠,玛丽雅姆却没有觉得开心,反而内心生出了一些怜悯。
拉希德把莱拉跟他争吵的原因怪在玛丽雅姆的头上,认为她教坏了莱拉。他用皮带抽打玛丽雅姆,莱拉拦住了他的鞭打,央求拉希德放过玛丽雅姆。
玛丽雅姆告诉莱拉,从来没有人为我挺身而出。两个女人冰释前嫌。
莱拉和玛丽雅姆关系越来越好,她的女儿阿兹莎特别依赖玛丽雅姆。玛丽雅姆很幸福,第一次感觉自己是被爱的。
友谊这种东西很奇怪,明明你们没有血缘,却能像亲人一般。
莱拉一直有逃离喀布尔的想法,她把秘密告诉了玛丽雅姆,她们决定一起离开。
但是逃走的计划失败了,她们被警察送回了拉希德家。遭到了他更加
狠毒的殴打。两个女人互相照顾,挺了过来。
两年半以后,莱拉再次怀孕了。她想过让自己流产,最后放弃了,毕竟孩子是无辜的。
在没有麻醉药的条件下,玛丽雅姆陪着莱拉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察尔迈伊。拉希德对这个孩子宠爱有加。
战争不断,阿富汗又赶上三年大旱。拉希德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困难。
拉希德想要让阿兹莎去街上乞讨,遭到莱拉的反对,拉希德气得拿枪对着她。玛丽雅姆打电话跟父亲求助,却发现他已经过世了。
最后他们只能把阿兹莎送进了孤儿院。
好好活着,也许你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
莱拉每次去看望阿兹莎都困难重重,有时候拉希德不愿意陪她,只能自己走路去,还得接受士兵的盘问和殴打,浑身是伤。
一次莱拉看望阿兹莎回来,在家门口,她竟然遇见了“已死的”塔里克!
他们坐下来认真地谈了一次。莱拉贪婪地看着眼前的这个人,生怕自己做了一场梦。
塔里克说他们一家到了穆里在难民营住了一段时间,父亲先去世了。后来母亲得了肺炎,他想赚钱给母亲治病结果被骗去卖白粉,警察抓住了他,判了他七年。母亲就是在他坐牢期间去世的。
出狱之后他在一个狱友哥哥的酒店当门卫,老板的和善让塔里克感动得想流泪。
“我以为你已经死了。”莱拉说,她现在已经猜到那是拉希德为了让她彻底死心编造的谎言。
塔里克一直没有忘记莱拉,就像莱拉一直思念着他一样。他仿佛是一道光,照亮了莱拉那颗差点死去的心,她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
小儿子把莱拉跟陌生男子见面的事情告诉了拉希德,拉希德猜出那就是塔里克。拉希德认为他们余情未了,他愤怒地把儿子关进房间里,对莱拉进行暴烈的殴打。
玛丽雅姆企图拦住拉希德,但根本阻挡不了狠毒的拉希德,他死死地扣住莱拉的脖子,使她喘不上气来。眼看莱拉就要死了,玛丽雅姆用铁锨打死了拉希德。这个给她们带来无数痛苦的的恶魔再也醒不过来了。
压迫会让人忍耐一时,但不可能让人永远屈服。
玛丽雅姆决定去自首,莱拉央求她跟他们一起走,但是玛丽雅姆拒绝了,她不想给他们带去麻烦。
后来玛丽雅姆死去的时候她是幸福的,她惨痛的人生遇到了莱拉和她的孩子,她付出了爱也收获了爱,她已经知足。
塔里克和莱拉在到达穆里的第一天就结婚了。莱拉过上了她从来不敢奢望的平淡又幸福的生活。
后来喀布尔的塔利班被赶走了,莱拉很开心,然而她并不满足。她想起爸爸说的话“莱拉,等战争结束了,阿富汗需要你。”塔里克完全赞同她的想法,于是他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莱拉先去了赫尔特。她看到了玛丽雅姆居住过的泥屋,想象着她从前在这里的样子,流下了眼泪。
玛丽雅姆的父亲留了遗物给她,里面有一些钱,一封他的忏悔信和一盘《木偶奇遇记》的录像带。
后来他们回到了喀布尔,家乡焕然一新,莱拉多么希望父母和玛丽雅姆活着的时候也能看见这些变化。
一些你爱的人不在了,但是我们可以替他们好好活着,带着希望。
几个月之后,《阿尼斯报》报道了孤儿院重建的消息,照片中莱拉,塔里克,校长还有一名护理员在孩子们的后面站成一排。莱拉成了孤儿院的一名老师。
莱拉又怀孕了,塔里克和孩子们在争论如果是个男孩应该取个什么名字。如果是个女孩,莱拉心里早已经给她取好了名字。
以上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书中两位主要人物玛丽雅姆和莱拉的命运着实悲惨,她们经历了战乱,要忍受饥饿,还要遭受丈夫经常性的家暴。但是她们仍能从自己这苦难的生活里付出爱也获得爱。比如,两个人如母女般的情谊,比如她们对两个孩子的爱。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再苦的日子都会有一些让你觉得开心、幸福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场渡劫,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有些会让我们开心,有些会让我们痛苦,往往痛苦的感觉要比开心长一些。
但是哪怕生命中痛苦居多,开心的事情只有一件,我们都要把这种开心的感觉牢记在心里。使它不断成长,壮大,变成灿烂的太阳,照亮我们未知的前途,融化我们因痛苦而寒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