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高效阅读,你也能成为读书达人【上】
文:佳淇

关于高效阅读,讲的人很多,是的 书海无涯,苦海无边,回头没有岸。
越读你越会发现没完没了,这本连着那本,那本又指向另外一本,就会理解庄子那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读了这么多书,我也有些小体会,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这是在告诉人们,读书有着开启智慧指引人生的作用。但现代很多人还是不喜欢阅读,也不习惯阅读。即使能耐着性子读下去,却发现读完之后,脑袋里还一片空白,干净得像一张纯洁无瑕的A4纸。
所以经常有人在网上抱怨,不是自己不想读,而是真心读不进去,即使强迫自己读进去了,也什么也记不住。类似的问题曾经也困扰着笔者。但是当看完原尻淳一的这本《高效能阅读》后,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原来读书也是一门技能。既然是一门技能,那就可以训练,就有章法可循。不想读书不要紧,可以慢慢培养兴趣;读了感觉一无所获也没关系,掌握技巧之后就可以帮我们将书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关键是要去做这件事。《高效能阅读》中,就为我们落实读书这件事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论。
这本书的作者原尻淳一,1972年出生于日本琦玉县,毕业之后开始从事广告行业,后来又在唱片公司工作,负责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企划。随后又加入了Bloom Concept,专门为大型制造商负责新品开发、营销等咨询服务,而且还身兼企业培训讲师。这本书是他翻遍了市面上百余册关于读书技巧的书籍之后,再根据自己多年读书的实战经验整理而来,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这本书正如题目所言,主要介绍如何进行高效能的阅读。不论是对于不喜欢读书的人、读不下去,还是读书没有方向,抑或是读完一无所获的人而言,都很有帮助。但此书主要侧重于物理层面的读书技巧,门槛低,每个人都能尝试。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多达89个阅读技巧,经过归纳整理后,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谈谈如何高效阅读。
今天来讲第1个点
一、建立以行动为中心的阅读
首先我们要明白,读书是一种学习,但这种学习并非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教导、有作业训练,而更像是一种植根于生活中的“学习”。这种学习,必定是以行动为中心,并服务于生活。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读书这件事,我们需要建立这两点思想上的认知。
1、突破观念束缚,放宽自己的要求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法国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的“读者权利十条”,并引申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不善读书的人,往往会被必须从头读到尾的强迫观念所束缚。”这是在我们传统教育中没有接触过的观念,至少笔者是没有接触过。乍一听颇为震惊,但仔细一想,确实说得在理。
因为像那种从头到尾都激发我们浓厚兴趣的书实在太少,更为常见的,是一本书中只有部分内容能吸引我们的注意,但我们总是或多或少会带点强迫症,驱使着我们要把这本书看完,否则就好像对不起作者。结果往往就是越读越痛苦,丝毫不觉得读书有何乐趣可言,反而越发抗拒读书这件事。相信这是我们大多数不善阅读的人的写照。
但事实上,读者对一本书完全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权力,但是我们一直未能意识到。既然读不下去,就只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又有何不可?若本身就感兴趣,却偏偏强求,那只会迫使自己离书本越来越远。所以作者就提出:“不能把缺少内在动机的读书强加于人”,而是要“以自己的好奇心为原点,从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2、大胆行动起来,多多尝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有了兴趣,那下一步就是行动了。作者在书中说道:“有了兴趣才会行动,有了行动才会学习”。这里的“学习”便是直指“读书”这件事。我们需要大胆行动起来,把读书的内在动机增强并维持下去,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这里作者提出了很多方法和技巧。从激发内在动机上讲,有比如说读薄书,降低阅读门槛;比如参加读者见面会,与作者对话,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实地考察,增加对其作品的兴趣。还有高阶一点的则是通过五感的切换来进入专注状态,以提升阅读的效率和成就感。
另外还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来影响读书的兴趣和效率。比如说去咖啡店、书店、图书馆读书;打造家庭图书馆、书房;创建线上读书群,开展线下活动。通过营造一种安静静谧的读书氛围,来驱使自己静下心来看书。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明天来讲下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