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是什么样的,孟子这样定义之
孔子提出了仁义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无条件的利他,能帮别人考虑就应该尽可能地替别人考虑。
但是为什么要仁义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孟子给出了答案。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他还提出了大量证据。他认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没有羞恶之心,没有辞让之心,没有是非之心,非人也。
他还提出恻隐之心是仁之端,羞恶之心是义之端,辞让之心是礼之端,是非之心是智之端。
仁义礼智四端,有了这四端才称为人,否则禽兽无异。
这对于现代生活评价判断一个人也有意义。
孟子说的很直白,一个人没有羞耻之心,不懂得是非,不懂得辞让,没有恻隐之心,就不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人,和一般动物没有区别。
既然和一般动物没有区别,也就是他能做出异于常人的事情,做出让人想不到的事情。
这是多么可怕。
这完全可以解释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很多恶性事件,很多让人想不到的事情。
比如前段时间一位未成年对邻居、对母亲,对老师学生下狠手,造成如此恶劣的影响,用孟子的理论来分析,就能找到答案。
如果他的家人亲友多关主一下,也能从一些事情中做出判断,继而及时纠正。
这位中学生平日里会虐待小动物,看一些残暴的漫画,哪里谈得上恻隐之心,是非观念也都没有,所以他做出令人惊愕的事情是有前兆的。
他的这些行为也超出了作为人一般意义的概念。
我们知道了四端,其实也是为自我修养提出一个标准。
我们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简单,但是做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古人做人的境界是至人、真人、圣人,我们其实做好一般人就行,如果有点境界,最起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一件事情之前,你先想一想,如果别人对你这样做,你的反应是如何的,你愿意不愿意,如果你自己都觉得难为情,这件事情就不要去行动。
这也是我们说的换位思考。
有了恻隐之心才能仁。
仁政,仁心,仁义,都突出一个仁字,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要有感同身受的想法,你自己都不愿意去承受,就不要影响别人。如果自己有能力,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有了羞恶之心,才能讲义。
知羞耻是最基本的素养。但现在很多人为了钱,为了利益,为了流量,早已把羞耻这心抛上脑后,他们的价值观里好像不认为做了羞耻的事情。有的为了流量在大庭广众之下穿得很暴露,有的正是青春阳光的年纪,却在镜头着扭扭捏捏,所谓的出镜直播,这是连基本的羞耻之心都没有。
有了辞让之心,才懂得礼。
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适可而止,这都是礼,也都是自我修为。
有了是非之心,才有智慧。
知道对错,是非区别,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当然就是智慧的表现了。
看来,我们如果想把生活经营得顺顺当当,只要做正确的事情,懂得礼让,富有同情心,能换位思考,知道羞耻,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