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会友心血来潮古今中外

【酱香通鉴】陈汤:铁血英雄还是大贪污犯?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13人  衣赐履

衣赐履按: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命。什么意思呢?我理解哈,就是在朝的官员们,别成天就想着去贪污,在前方打仗的官兵们,可不能贪生怕死。换句话说,武将在前方是要玩儿命的,不要拿文官的标准来要求武将,他们贪点就贪点吧,睁一眼闭一眼得啦。陈汤灭了北匈奴,斩郅支单于,立下旷世奇功,然而,最终没能封侯。今天,我们看一下,陈汤除了打仗以外,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又当一回大头兵

前33年初,甘延寿、陈汤从西域回到长安,宰相匡衡、中书令石显坚决反对给他俩封侯,元帝刘奭觉得这哥儿俩给我们老刘家立了如此大功,如果不封,实在说不过去。拉锯一样,来来回回斗了一阵子,给甘延寿封了义成侯,任命为长水校尉,陈汤封了关内侯,任命为射声校尉。

衣赐履说:这两天,好几位亲问我,陈汤既然封了关内侯,为什么我老是强调他没封侯?向大家道个歉哈,我没讲清楚。秦汉时期的爵位分为二十级,第十九级为关内侯,第二十级为彻侯,后来为了避武帝刘彻的讳,又称为列侯或通侯。除了王爵之外,列侯爵位最高,汉初,非刘姓也有封王的,不过后来绝大多数都被清理掉了,高祖于是和群臣约定:非刘姓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高祖所说的侯,其实就是列侯,有采邑,爵位可以继承。而关内侯就差那么一点点,列侯采邑的户数从数百到上万,后面夺了汉家天下的王莽,采邑户数达到数万,而关内侯的采邑一般不过千,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关内侯一般是不能继承的,除非皇帝给予某种特殊礼遇,比如,帝师萧望之只是关内侯,他死了以后,元帝刘奭专门下诏让他儿子继承爵位。如果没有这份诏书,萧家的爵位就没有了。故封侯就要封列侯,不但是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且可以福荫子孙。

注:武帝刘彻设八校尉,即,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秩均二千石,下设丞、司马,每校有兵士七百。

虽然没封上侯,但有刘奭罩着,陈汤倒也滋润。但是没想到,没过几天儿,本年五月,刘奭死了!六月,太子刘骜即皇帝位,是为汉成帝。

宰相匡衡是个执着的人,被他盯上,就跟被平头哥咬住一样——绝对跟你死磕到底。

【咬上就不松口!】

刘骜刚上台,匡衡立即又把陈汤贪污的事儿奏了一本:

射声校尉陈汤,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出使西域,专门负责西域蛮夷事务,他不能持身以正,做部下的表率,反而盗取所没收的康居王国财物,并对手下说,天高皇帝远,万里之外发生的事,不会核察追究。事情虽发生在大赦之前,但他这种人还有什么资格当官呢!

刘骜跟陈汤并没有老感情,于是,陈汤获罪被免官。

衣赐履说:按说,儒家对官员的要求是很好的,比如,对于陈汤而言,他应该清正廉洁,英勇顽强,爱兵如子,富于谋略,在他的表率作用下,属下官兵个个报国心切,不占公家便宜,等等吧。如果能做到,当然很好。可是我们要知道,陈汤带着一票兄弟(其中不乏到西域服役抵刑的罪犯),守在万里之外的不毛之地,随时可能丢掉性命,想要达到匡衡的标准,只怕不易。我不能说匡衡提的要求不对,我只能说匡衡提的要求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也许,匡老爷子自己如果在西域领兵,可能做得到吧。不过,也未必哦,匡老爷子后来被罢相,是因为贪占了四百顷土地这种本身是婊子,天天立牌坊的大儒,真让人恶心,还不如陈汤贪点钱来得可爱些。

陈汤这人,耐不住寂寞,免了官也不消停,前29年,上书说,康居王送来当人质的王子,并不是真王子。结果经过查验,人家送来的不是冒牌货。陈汤又被抓起来了,依罪应被处死(不清楚这个罪为什么这么重)。太中大夫谷永上书为陈汤辩护,意思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有一些名将,这样其他国家就不敢进犯,大汉朝现在的名将就剩下陈汤一个了,而且战功大,汉朝开国以来,在疆域之外作战的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如果把他干掉,不但会使百姓心中耿耿,而且不是勉励大臣为国赴难效死的做法啊。

奏章上去后,刘骜下令释放陈汤,但是一撸到底,夺关内侯爵位,贬为“士伍”,就是大头兵一枚。

万里之外料敌如神

陈汤被贬没多久,还是在前29年,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军队围困,段会宗送来“特急件”,请求朝廷征发西域诸国军队,并派汉朝在敦煌的军队去救援。宰相王商、大将军王凤以及百官开会研究了好几天,瓜子皮嗑了一地,茶水喝了好几厕所,八卦聊得挺起劲,一谈正事儿就大眼瞪小眼,一片庄严肃穆。

最后,王凤实在憋不住了,说,前两天贬成大头兵的陈汤,还是有两下子的,他对西域情况熟,不行把他找来问问。

刘骜在宣室殿召见陈汤。陈汤在进攻郅支单于时,中了风寒,两臂不能屈伸(简单两句,可以想见西域苦寒),入见时,刘骜特准他不必跪拜,把段会宗的奏书拿给他看。

陈汤看完奏书,说,陛下不必担心了。

刘骜说,为什么?

陈汤说,以我的经验,胡兵的战斗力很弱,五个才能抵挡一名汉兵,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武器装备不行,刀剑不锋利,弓弩不强劲。最近我听说他们学到一些汉人制作兵器的技巧,然而仍需要三个胡兵才能抵挡一个汉兵。《兵法》上说,攻击方的兵力至少是防守方的两倍,才可能取得胜利。现在围困段会宗的胡兵人数不足以战胜他,所以我说陛下不必忧虑!退一万步讲,就算段会宗不敌,我们派军救援,轻装行进则日行五十里,重装就只能日行三十里,等援军赶到,段会宗早就玩儿完了,这就成了“报仇之军”,而不是“救援之军”了。

刘骜说,那怎么办?段会宗会不会有事?你估计何时可以解围?

陈汤知道,乌孙之兵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能久攻,以经验推测,不过数日就会撤退,于是回答说,现在已经解围了!屈指大略算了时间,又说,不出五日,陛下就会听到好消息。过了四天,军书到,声称已经解围。大将军王凤上奏,要求任命陈汤为从事中郎(统帅部参谋主任)。从此大将军幕府的大事,均由陈汤决定。

衣赐履说:陈汤这样的人,就是天生的将才,让他干别的,可能就会出问题,但让他带兵打仗,则无人能及。

另,这里,又出现了万里之外遇险怎么办的问题。段会宗当然知道,甘延寿、陈汤就是因为没经朝廷同意,假传圣旨,召集西域各国兵团和汉朝的屯田部队,而被宰相匡衡等人死揪住不放,所以不敢私自调动西域诸国兵马。也就是说,从前35年到前29年,六七年过去了,朝廷里一直为甘、陈该不该封侯而扯皮,根本没有就西域都护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便宜行事,作过任何探讨!奈何奈何?!

这次,是乌孙没打下来,如果乌孙把段会宗灭了,匡衡等人会有责任吗?当然不会!这帮货一定把所有责任推到段会宗身上!

掮客生意,颇为兴隆

陈汤精通法令,又善于因势利导,他的不少意见,刘骜都听从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皇上者得虎威。自从跟刘骜走得近了之后,陈汤虽然官儿没升上去,可是有形无形的权力增加了不少,于是,头脑活泛的他,开始经营副业,收人钱财,替人办事儿

【生意不错】

刘骜的老娘、皇太后王政君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苟参,任水衡都尉(水利总监),苟参死后,儿子苟伋担任侍中(宫廷随从),苟参的老婆想替苟伋请求封爵,陈汤就收了她五十斤黄金,答应为她儿子找个先例后上奏皇上。弘农郡(河南省灵宝市东北)太守张匡被人举报贪赃百万以上,狡猾奸诈,刘骜下诏对其审讯。张匡害怕被下大狱,就找陈汤帮忙。陈汤替张匡诉讼,如果能拖过冬月(汉朝执行死刑在冬季,此处,应该是指张匡只要能挺过冬月,就很可能碰到大赦),答应给陈汤二百万钱酬谢。这样的破事儿,陈汤七七八八地很干了不少。

发配敦煌

陈汤交友广泛,和将作大匠(工程总监)解万年是铁磁。解万年负责给刘骜修坟。一开始,刘骜修建延陵(陕西省咸阳市北四公里),几年后,又看中霸陵曲亭(新丰县戏乡,陕西省临潼县西南)南面,就改在那里预修昌陵(陕西省临潼县西南)。

【成帝刘骜坟】

前19年,解万年与陈汤商议说,武帝时的工匠杨光,搞了好几个大工程,武帝一高兴,升他为将作大匠,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农林部主任秘书)修建杜陵,宣帝赐他关内侯爵位,将作大匠乘马延年(乘马,复姓)因为劳苦,享受中二千石待遇。现在我负责建造昌陵,如果同时营建县邑,就是大功一件,我也必定受到重赏。我觉得你应该请求迁移到昌陵,一定可以得到良田美宅诶。

陈汤觉得解万年的建议不错,但前提条件是要说服刘骜在昌陵修建县邑。

衣赐履说:元帝刘奭虽然比较混球,但是非常节俭。刘奭之前的皇帝埋葬在哪,就会在哪建一座城(县邑),然后迁移百姓到此居住。刘奭觉得劳民伤财,他修建陵墓时专门下诏不建城、不迁百姓。老爹刘奭不建城,如果没有特殊理由,儿子刘骜自然也不便建。

陈汤略加思索,计上心头,给刘骜写了一封密奏:

皇上啊,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在陵园修建县邑了,现在,关东的富人日益增多,他们大肆圈占良田,让穷人为他们打工,这样,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而昌陵就在京师地面,土地最为肥美,完全可以设立一个县,然后把富人迁到昌陵,既加强了京师的力量,又削弱了诸侯,还能够调节中产之下人民的财富,有百利而无一害。我陈汤愿意与妻子儿女家属迁居昌陵,为天下做表率。

刘骜一听,陈汤说的有理啊,于是批准修建昌陵邑。夏季,刘骜下令各郡各封国,家产五百万以上的富豪,约五千户,强制移民昌陵。

衣赐履说:当皇上的,为什么总是信不过臣子?你看,陈汤这份儿密奏,写的理由冠冕堂皇,修一个县邑,迁徙那么多百姓,其实,目的只是自己想占点便宜。这么着看,许多过去的政策制度,究竟为什么制定,那个真正的原因,可能完全出乎我们的想像,呵呵。

解万年号称三年可以建成昌陵,动静儿闹得挺大,钱儿花了没数,种种原因吧,反正就是建不成,经过有关部门讨论后,刘骜下诏停止修建昌陵。

陈汤一贯大嘴巴,有一次东莱郡(山东莱州)有黑龙在冬天出现,有人问陈汤是怎么回事。陈汤说,这就是所谓的“玄门”开啦,皇上多次微服出行,出入宫廷的时间也没个准儿,所以黑龙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

这次也是一样,诏书还在皇宫里走程序没下达呢,有人问陈汤说,昌陵还没建成,到底还迁徙百姓吗?

陈汤说,皇上不过是暂时顺着群臣这么说的,迁徙的事儿,肯定还会进行。

这个时候,成都侯王商(太后王政君的弟弟)刚刚担任大司马卫将军辅佐朝政,一直看不惯陈汤的德性,听到这话后,禀告刘骜说,陈汤这货,惑乱民众,应该抓起来严加审讯。朝臣经过广泛讨论,刘骜下诏,陈汤以前有讨伐郅支单于的功劳,免除陈汤罪责为平民,迁移边境。

于是陈汤与解万年一起发配到敦煌。

过了很久,敦煌太守、议郎耿育等上奏为陈汤讲情,刘骜下诏,让陈汤回到长安,后来在长安去世。

衣赐履说:陈汤是典型的武将,属于大情大性之人。这样的人,有的人特别喜欢他,有的人特别讨厌他,因此,陈汤朋友很多,敌人也不少,时常会发生这一拨人猛陷害他,那一拨人拼死营救他的场面。不细说了,反正都是个因果。

陈汤的儿子封侯

历史如此吊诡,陈汤拼了老命也没封上侯,反而是他儿子陈冯封了侯,封侯的理由是陈汤打败北匈奴、斩杀郅支单于,哈哈哈。

【爹没封上,儿子封上了,理由还是同一个!】

怎么回事儿呢?太后王政君有个侄子叫王莽,王政君有八个兄弟,七个都封侯了,只有王莽的老爹,没来得及封侯就死了。陈汤曾经上书建议给王莽封侯,后来,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咱也不知道陈汤的建议起了多大作用,反正陈汤死后几年,王莽作为安汉公主政,一方面感激陈汤对他的恩,另一方面又想讨好皇太后王政君,就以讨伐郅支的功绩,加元帝庙号为“高宗”(西汉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只有那些作出大贡献的才有资格享有庙号,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病已,这几位都是响当当的,元帝就是个混子,实在找不出什么功劳,只好拿斩杀郅支单于表功了)。这么一来,陈汤、甘延寿以前那点赏赐就不搭调了,得补赏!于是,加封甘延寿的孙子甘迁一千六百户,追赐陈汤谥号为破胡壮侯,陈汤的儿子陈冯为破胡侯,杜勋(亲手砍了郅支单于脑袋那个)为讨狄侯。

衣赐履说: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写书的人,太史公如是,班固也是一样,碰上一个我们喜欢的人,他有缺点,我们会尽可能掩饰,如果掩饰不了,则想方设法给他找理由。碰到讨厌的人,我们怎么都看他不惯,哪怕他做了好事,也一定冠以一个阴谋论。

人性是复杂的,我绝不相信哪一个人好到极致,也绝不相信哪一个人恶到绝处,陈汤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因为复杂,所以人是多面的,人是会变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作出的决定可能是不同的。用某一种标准去衡量评判一个完整的人,往往是力不从心的。因此,当一个人的行为没有有效约束时,你想把他评价成什么样的人,就可以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找到高度匹配的例子,将他定性为那样的人。陈汤,放在战场上就是叱咤风云的上将军,放在朝堂就可能成为政治掮客,喝一场酒可能终生为友,一不小心也能成为世仇……对陈汤的评判,我感觉,还是应该历史地看待,一方面,他是对中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这一点无可置疑,另一方面,他身上存在很多毛病,做过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我们也没必要替他掖着藏着,因为他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但我们既然读史,既然想以史为鉴,就要深入思考,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才能既发挥陈汤们的优长,还能最大限度地防范他们干出乱七八糟的破事儿来。

说白了,就是要解决“能吏”未必是“廉吏”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