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国学潮
顺乎人心,应乎潮流。今年的国学热持续红红火火,各类有关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热播不止,一定程度是受到国家政策的正向指向。2017年语文高考命题,全国卷名篇默写中,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曹操《观沧海》几道题占分不少,文言文阅读中,渐江卷引用了《论语》中孔子与子贡、颜渊的对话,引导考生品评古人好学勤勉等品质。如果说去年的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尚未引起人们关注,今年它的第二季播出则是一个适时爆发。
国学与现代商业也可以融会贯通。华杉,中国本土最贵的营销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他2015年出品的《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此书全国范围内几度脱销,很多人对一位中国企业家能如此深透孙子兵法的内核表示不可思议。古代《孙子兵法》全文只有6111字,华杉深入研究二十余年,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这种白话文方式的讲解,既让懂历史的人看得不亦乐乎,更带动不少80、90后成为棒场客。对这种颇具家国情怀的企业家表示赞赏,尽管他的本意可能出于商业考虑。
习得一些国学知识,可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一个人可以凭能力和运气爬到社会的上流阶层,但却无法以暴富速度获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修养。如果说奢侈品的昂贵体现的是价格壁垒,那么国学可以说是隔离人与人之间学问的文化壁垒。古人劝勉做人的警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有劝勉人要有怜悯之情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等佳句,这些人类最原始的思想感情古今皆宜。
有人谈国学就喜欢说儒论道,著名国学泰斗季羡林老师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宏观来看,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可算国学,从通俗来看,中国红、吃饺子、京剧脸谱之类这些应该也算。
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这些都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知识,遥远而枯燥的内容,即便让你全部知识收入囊中,未必能帮助自己多买一平方的房,工资上一个档次,被人问到学习这些东西有何用,其实不必过多解释,所有关乎生命、内涵、境界的东西,都是没有“用途”的。
以前喜欢国学有曲高和寡之感,现在是街头小巷都可以感受国学文化知识声声入耳,例如学校在青少年中传授《三字经》《弟子规》,民间办书法、国画培训班,都是国学知识普及。但不排除有些人学习国学是为了饭局聚会上的谈资,有些则是附庸风雅的中产培训小孩作为才艺使唤,这种与国学貌合神离的相处,即使学了也是不能深入骨髓。
国学之魅力,不可不悟;国学之精髓,不可不察。宣扬国学,认真解读,润物细无声中体会、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