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天》|谁还没颗想要撒欢,却被捆住的心?
文|阿瑞德
01
这是一个有话想说的影评。
写给那些和我一样,看完电影《七十七天》,有很多疑惑,想要说这样类似的话的观影者:
哇!电影画面好美,每个镜头画面都可以做手机壁纸了!
主人公穿越羌塘无人区,到底是为了啥?诗和远方?所谓的理想?
我也好想旅行,可哪有钱和时间?
......
首先,咱们不谈命运,不聊远方,也不聊《七十七天》这部电影的硬伤。
咱们就来聊聊,说走就走,寻找迷失自我的旅行。
当然,还有说了很久,却怎么也走不出去,已经静默了,却常挂在咱们嘴边的旅行。
《七十七天》|谁还没颗想要撒欢,却被捆住的心?谁没颗说走就走的心,谁不想丢下一切,轻轻松松的去探索大自然,去浪迹天涯。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这句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应该也要听听这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和后天的苟且。
我们之所以旅行,是因为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
思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没有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妥协着苟且。
《七十七天》|谁还没颗想要撒欢,却被捆住的心?有一个叫《非你莫属》的求职节目。
有一次,一个求职者在台上大炫自己的摄影器材,当被询问到他工作经历时,他却说,自己没有多少工作经验,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旅行的路上。
30多岁,他有让人羡慕的旅行经历,他不管不顾的去寻找自己旅行的意义,一直在路上。
可我想说:有的人30多岁就死了,还有的人在30多岁,得了失心疯。
02
我们都想旅行,我们都有说走就走的勇气。
勇气或大或小。
勇气小的,随着年龄渐长,被生活,被家人所牵绊;勇气大的,抛弃一切,说走就走,在旅行中寻找自我。休息、整顿、思考、再出发。
《七十七天》是根据旅行作家——杨柳松的书改编的电影。
《七十七天》|谁还没颗想要撒欢,却被捆住的心?电影的画面感很美,只要对西藏有向往的观众,看了电影都会被电影的画面吸引,可画面给人的是视觉上的震撼,它远不及心灵上的触动。
正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电影是讲故事,故事需要灵魂,超强的画面感,忽悠了很多像我一样,喜欢旅行,够发烧的人。
如果你不足够发烧,你就应该苟且的生活。
诗和远方暂且搁置,请把它装在心里。其实为生活,为家人,同样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
我们身边从来不缺户外探险者。
大学毕业,说走就走的旅行;迷茫失措,追寻内心声音的旅行;逃避世事,顿悟自我的旅行。
我没钱,我也很想旅行。
读大学时,空闲的时间最多。
我曾背个包,穷游了十几个城市,网吧、公园长椅、青年旅社,这都是穷游很不错的选择。
《七十七天》|谁还没颗想要撒欢,却被捆住的心?旅行的意义,不就是静下心,在路上思考吗?
当然,更多时候,旅行会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思考。
电影《七十七天》讲述的是迷失了生活意义的男主,徘徊在雪域高原,独闯羌塘无人区,在路上,遇见残疾女孩,并坚定自己奇幻之旅的故事。
当然,我很不理解,抛开一切,不管不顾,追寻所谓旅行的人。
在旅行的途中,我们寻找内心最初的声音,以及真正的自我。
电影《转山》讲述了类似的故事。
《转山》中,男主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独自骑行川藏线。
旅途的路上,困难重重,那是旅途的考验,也是心灵的历练。
《七十七天》|谁还没颗想要撒欢,却被捆住的心?03
我没钱,可以旅行;我有所牵绊,我独自旅行,会愧对难安。
30多岁,有人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可有多少人跟我一样,为了生活,可能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电影《七十七天》讲关于旅行的事。
男主35岁,这个年纪,可能已是有所牵绊的年纪,如果我们没有足够能力,哪来的说走就走,浪迹天涯的勇气与不羁。
影片虽然是二刷,可还是有许多让我困惑的地方。
比如:跟着杨柳松的狼,为什么听到口哨便跑了?
导演通过《七十七天》这部电影,到底想要传达什么观点?
......
这部电影拍摄是困难的,海拔5000米的羌塘地区,缺氧不说,拍摄地点又是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
可即便这样,我还是想说:好的电影,就是需要好的故事。
画面是辅助,它能震撼我们的视觉,但它远不能触及我们心灵。
《七十七天》|谁还没颗想要撒欢,却被捆住的心?04
旅行,探险,它是一种放纵自我的撒欢。
我们都曾有过,也从未消失过。30十多岁,如果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我们依旧不是那个自己喜欢的人。
那就做好自己,过好每一天,即使没有诗与远方的田野,依旧苟且的生活,那也是一种伟大。
所以,在旅行这个话题方面,我还是想用那句话结尾。
有的人30多岁就死了,还有的人在30多岁,得了失心疯。
如果你不足够发烧,你就应该苟且的生活。
诗和远方暂且搁置,请把它装在心里,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