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那些梦想 ——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中,最喜欢曹文轩。
他的作品中,巧妙借助儿童特有的感知和认知方式,展现少年们的成长及周边的生长环境,视角独特,很好地完成了对纯美世界的构筑。他的唯美世界是由其家乡苏北农村特有的大麦地、芦苇荡、油麻地、草垛、小河、水牛、船只等构成,乡土风情孕育了其小说中特有的乡土风貌。
《草房子》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油麻地。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作品以桑桑为中心,带出与他相关的一个个有独立个性的形象鲜明的人物。这些生活在苏北这个油麻地人物,也能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的地方就是:都会为一个理想去执着追求。
桑乔,桑桑的父亲,原本是一个猎人,打猎直到25岁。但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不放弃任何读书的机会,他发现书就如同遇到猎物一样。在河坡上,在麦地里,在树林间,看了无数本他从各处捡来的、搜寻来的、讨来的书。终于在一个学校缺老师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到了学校他用多年积累知识和能力证明了自己的优秀,最终当上了油麻地小学的校长。
小说结尾时又因他几年的优异业绩升为中学校长,这一切源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自己强烈的进取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小说中安排了两个章节讲“红门"故事,主要人物是杜小康。但不得不讲的是他的父亲杜雍和,这是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在油麻地他是第一个经商的人,第一个盖上砖房子的人,还装上了让人羡慕的大红门,这是财富的象征。让儿子童年风光无限,杜小康也因此抢了桑桑的风头。杜雍和没有因此满足,想继续扩大自己的产业,天有不测风云,在他驾驶大船运货回途中,因为酒未醒,致使船沉入河中,自己也受很重的伤,一瞬间倾家荡产。
杜雍和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病好后带着儿子开始第二次创业旅程。他四处借钱买了五百只鸭子,爷俩开始了在油麻地苇塘养鸭的生活。杜小康在这段生活中感受到巨大的孤独,尤其对他这个过惯了优越生活的孩子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当他乘船离家越来越远时,内心深处是无法说出的恐惧与迷茫。但是看到爸爸眼神与行动中的坚持,他突然明白了,现在已到绝境,只有向前冲。于是在以后的日子,也渐渐融入到创业中来。
他遇到最大的挑战是那场暴风雨,大雨突然来临,鸭栏被冲坏,鸭子们慌了神,四处逃窜,父子二人开始分头找鸭。经历了和暴风雨的搏击,杜小康已经成长为一位无所畏惧的少年。虽然后来他们的鸭因为吃了鱼塘的鱼苗被全部扣押,带回来的是生病的父亲和五只鸭蛋。他却表现出无比的淡定。
我想这才是生活带给他的财富。父亲心中对财富的欲望,让杜小康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却锻炼了坚强的性格。虽然这种追求和桑乔比起来稍俗一些,这些都是靠自己劳动所得,本也无可厚非。
作者刻画的杜雍和是一个极力追求物质财富的形象,但是并不粗俗。为梦想竭力拼搏俨然是一个硬汉形象。
小说没有写杜小康的结局,但桑校长已经预言,这些孩子们杜小康会是最有出息的。
还有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是秦大奶奶:她也是有着自己梦想的人物。她的梦想就是守住她和丈夫几十年辛苦开辟出来的土地和那间小茅草房子。因为这座房子影响了油麻地小学的美观,桑乔校长与秦大奶奶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一个没有文化知识的老太太竟然为了自己的土地跑到县城去告状,一向穿着干净的她,竟为失去的了艾地,在楝树苗圃里像一个孩子一样打滚。后来为了报复学校,还养了鸡鸭鹅搅乱课堂,上演了一幕幕可气又可笑的故事。最终还是秦大奶奶妥协了,但却与学校有了割舍不掉的情感,她奋不顾身救落水的乔乔,让人们对她充满敬佩。仿佛以前的可笑行为都因此变得可爱起来。
作者刻画的是一个无知的农村老人,但干净的着装,最后的满头白发形象,却充满一种美感。
我觉得这些人物的刻画都体现了曹文轩一贯的纯美风格。
另外文章给我启迪就是:不管哪个层次的人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对梦想的向往和不懈地追求。
那些人,那些梦想 ——读《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