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天高效率慢生活践行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Bunny妮妮
第191天高效率慢生活践行

* 2018年12月9日

天气: 小雨

心情: 非常高兴

【今日三只青蛙】

1. 生命:小乖安葬

2. 旅行:日币兑换

3. 学习:极光/薄荷阅读

□ 时间管理的核心是要事优先,80%的精力推动20%的主要任务 □

昨日就寝 ☪︎  0:55  今日晨起 ☼ 7:20

昨日午休/冥想/补充睡眠:0小时

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用“简、减、检”来对抗“忙、茫、盲”,自律才能自由!

- 运动 -

我今天走了 6885 步,消耗了 107 千卡热量。

# 我做好了什么事 #

1.极光单词168天

2.薄荷阅读234天

3.易效能亲子时间管理线下课第二天

- 反思 -

好习惯打卡部分内容需要强制执行

- 商学课 -

我有个微软老同事,现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有次聚会碰到,聊起彼此正在做什么。他神秘兮兮地说:我正在做一个产品,非常好,一定会大受欢迎。我很有兴趣地问:哦,能不能透漏一下,你的产品是什么啊?他说对不起,不能透漏,我们正在秘密憋个大招,一年之后,正式推出的时候,大家一定会惊叹的。

他这么说的时候,我心里一凉。我祝愿他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却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概念:最小可用品

最小可用品,是《精益创业》里提出的一个,通过做能满足最基本功能的产品,不断接受用户反馈,快速迭代,直到做出真正符合需求的好产品的方法论。

案例

小米公司2010年成立后,推出了一款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叫MIUI。因为MIUI很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推出后,在发烧友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也因此,小米在推出手机产品的时候,使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操作系统每周更新。周五,小米公司通过互联网推送更新。然后,狂热的发烧友们率先使用,并积极地和小米互动,提出很多修改意见。小米收到后,快速修改,第二个周五,再推送一个新版本,如此往复,几乎从不间断。今天的MIUI,不是小米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而是和用户共创,自然生长出来的。

我问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也是MIUI的两代负责人,黎万强,和洪锋,让你们在家里憋大招,憋一年,能设计出今天这些用户喜爱的功能吗?他们都说不能,只有用户自己能。

千万不要自大到以为了解消费者。你只是了解自己,并以为自己可以代表消费者而已。面对多变的用户,你要相信,你的产品一定会错。最小可用品,其实就是加快犯错的速度,当然同时,也加快了纠正的速度。不断互动,收集反馈,快速迭代,让产品“长”成用户需要的样子。

运用:“最小可用品”的逻辑

场景1:甚至可以不是一个产品

硅谷有一家做文件分享的云存储公司,叫做Dropbox。它的创始人有这个想法后,并没有立即组织团队把产品开发出来,然后到处宣传。创业非常大的一个忌讳,就是爱上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爱上用户的需求。所以,他找人拍了一段3分钟的视频,他亲自做旁白,演示这个想法。这段视频,引来了几十万人的关注,大量的都还不能叫用户的关注者,给他提意见,让他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产品公测版的排队名单,从5000人,一夜之间涨到了75000人。这段视频,就是“最小可用品”,用最经济的方式,最快速度的犯错,并且纠正。

场景2:也可以尝试小范围的试用

美国有一家叫做“桌上美食”的美食定制公司。他们打算通过系统,计算出最匹配每个家庭的食谱,然后,通过这些食谱,卖打折食材。你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个商业模式最核心的地方在于,系统算出来的食谱,靠谱吗?

在最开始的时候,公司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早期使用者,CEO每周都亲自登门拜访,人肉分析其喜好,给他配食谱,然后听取反馈。这么看似乎很低效,但是却对这个“系统”的算法,起到很大帮助。随着顾客越来越多,团队无法人肉服务时,规模化、标准化才提上日程,最终打造出了一款影响力巨大的服务产品。

明知会犯错,在少部分人那里,用最低的成本不断摔倒,再从用户的真实反馈里爬起来,才有机会做出真正受欢迎的产品。

小结:两点要注意

第一,不要认为你真的了解你的用户。乔布斯也许可以,但大部分人不是乔布斯。既然不了解,一定要犯错,就抛出最小可用品,最快地,最低成本地犯错,然后再最快地改正。

第二,也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用“最小可用品”的逻辑。我给大亚湾核电站授课的时候,看到他们墙上贴着一张海报:一次性地把事情做对。说得好,我很难想象,大亚湾核电站用“最小可用品”的逻辑做核电站,是什么样的场景。

第191天高效率慢生活践行

- 好习惯打卡 -

✔︎早起( 191/200)

✔︎睡前泡脚or洗澡(126/200)

✔︎睡前刷牙(173/200)

✔︎睡前日记(137/200)

✔︎每日洗头(71/10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