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的战争(家乡记忆一)

燕子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鸟类,遍及世界,大概仅次于麻雀吧。只是燕子是候鸟,而麻雀不是。
对于燕子,很多人印象中就是秋去春来,筑巢于房梁之上,其色黑腹白,尾呈剪刀形,颊褐红色,背、翅羽泛蓝色。其叫声响亮,常见成排立于电线上,叽喳不停。人们常说燕子会数数,是因为其叫声特别像是在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而且“十”的尾音偏长。小时候对燕子的印象就是在一进屋门的横梁上,用泥巴和干草筑一个巢,过不久就开始忙着孵蛋,再不久小燕子就破壳而出了。都知道燕子是益鸟,吃害虫,保护庄稼,而且被认为是吉祥鸟。但是总觉得有一样不好,就是不讲卫生,每天都弄的屋子正中一些鸟粪,尤其是幼鸟孵出后,更是弄得一团糟。
大概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一场对于燕子的变故或者说一场战争不期而至。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另一种燕子突然就入侵而来,为种燕子体形稍大,背黑,颈褐红色,腹黄褐色,叫声柔和,若人私语。这种燕子一来就对原来的家燕进行了强势攻击,侵其巢,伤其子。原来的燕子也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战争非常惨烈,两种燕子从屋内打到屋外,从空中打到地上,到了地上仍然互相啄着不放,常听到凄惨的叫声,看到飘零的羽毛。新来的侵略者很是凶狠,且原来的燕子毕竟体形小,力量有些单薄,渐渐开始败退,而且败的很惨。它们的巢被扒毁了,它们的孩子被啄死然后叼到院子里,它们自己很多也受伤甚至惨死。
同情弱者或许是我们共同的特点,母亲看不下去了,甚至有些愤怒,因为原来的燕子实在是太惨了。就在我们家屋门口,两对燕子厮杀在一起,完全不顾及母亲就站在跟前,它们就这样从屋檐处打到地上,再从地上打到空中,原来的燕子在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它们被啄的遍体鳞伤,仍然在愤怒地还击。母亲开始用一根竹竿去打那些侵略者,因为她觉得它们太坏了,堪比当年的日本鬼子、二鬼子!可是人家毕竟是鸟儿,会飞呀,而且众所周知燕子的飞翔技术那可是杠杠的啊。母亲没有帮到忙,只能眼睁睁看着侵略者侵占了领地,然后原来的燕子惨败而去。
后来,我们那一大片地区都被新来的燕子占领了,它们扒掉了原来的燕窝,然后开始筑自己的巢。它们筑的巢和原来的燕巢不一样,它们是基本上只有泥巴不用草,是把泥巴抟成黄豆大小的泥球,然后沾连(应该是用唾液)在一起,就这样越修越大,等到差不多了就收口,最后只剩下一个杯口大小的出入口,样子像是一个束口的篓子,泥巴干了发白色,样子蛮漂亮。然后它们开始生儿育女,按部就班地过起了日子。这种燕子有一个好处,就是很讲卫生,几乎不在屋里排便。小燕子孵出来了,它们出会把雏鸟的粪便叼出去。看到这些的时候,母亲开始说:这燕子挺好!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这些“侵略者”大概是金(赤)腰燕,和原来的燕子一样都是常见的家燕,只是之前在我们那一带从没有出现过。至于是不是,并没有查到确切的佐证。
自然界的生物必然会有竞争,特别是同类之间,这是自然生态关系,也是生存法则,人们最好不要去干涉。适者生存,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