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弥留之际,人会看到这些奇怪的画面,空间发生改变

2022-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舒山有鹿

01

《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在庄子看来,生死是同时发生的,可与不可也是同时出现的。也许,有生必有死,有可行,就一定有不可行。这,才是“辩证”的自然发展规律。

谈到“归去”这个话题,很多人都感觉到特别沉重,觉得不吉利。可是,无论我们有多不情愿去接受这个事实,它终究会有发生的那一天。

人,只要降生到这个世界,那他就一定会有离开的那一刻。一切,都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对于人类“离开前”的遭遇,科学家特别感兴趣,总想探究一番,到底人在弥留之际,会看到什么呢?这世间,真的存在灵魂吗?

于是乎,被称之为“濒死体验之父”的雷蒙德·穆迪博士,完成了第一个“濒死实验”。心理学家肯尼斯·赖因格,也从诸多的案例中,探究着人类离开前的奥秘。

人,对于未知的一切,那是格外感兴趣的。神秘,引发了人类的好奇心,他们自然就会探究下去,直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02

弗吉尼亚大学的雷蒙德·穆迪博士研究了150位濒死体验者,他们的感知,既有不同,也有相似之处。

有些人说,自己在濒死的一瞬间,看到了一束光,那光温柔而又让人感觉到舒服。这种舒服的感觉,就像是人解脱了一般,早已没有了病痛。

有些人说,自己在濒死的一瞬间,看到了早已离开的亲人,他们穿着光鲜亮丽,在不远处的前面等待着自己,满脸笑意,让人倍感亲切。

有些人说,自己在濒死的一瞬间,会发现自己的前方出现了一条光亮的通道。这条通道,就像是一个黑洞,没有人知道里面有什么。

有些人说,自己在濒死的一瞬间,听到了许多奇怪的声音。那些声音特别清晰,同时也虚无缥缈,没有人知道它从什么地方发出来。

......

其实,这150名濒死体验者,他们对于濒死的感知,都各有差异。但相似的,就是他们都看到了光、通道以及听到了声音。

这,让科学家感觉到特别好奇,为什么这些光会出现?另外,这条所谓的通道,到底通向何方呢?如果真的存在通道,是不是证明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呢?

一切,都无从知晓。

03

心理学家肯尼斯·赖因格概括了“濒死实验”的四个阶段,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第一个阶段:五分之三的体验者都感觉到极度地平静,以及从未有过的舒服。

第二个阶段:三分之一的体验者都发现自己的意识离开了身体,浮在半空中。他们发现身边的医生依旧在忙碌,走廊上的亲人在放声大哭。

还有四分之一的体验者,发现自己走进了长长的黑洞当中,不见尽头。而他们的身体,竟然受到了牵引力和挤压力的影响。

第三个阶段:七分之一的体验者发现,走在黑洞中的自己,被一团团的光所包围,前方出现的,不仅有自己的亲戚,还有很多早已离去的故友。同时,他们还会看到生前所做的一切,就像放电影一般,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第四个阶段:极少数的体验者发现,自己跟那束光线融为一体,最后与宇宙融合。

以上四个阶段,是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可是,依旧没有人知道,这当中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也许,只有人走到了尽头,才会真正明白。只不过,哪怕明白了,也说不出来了。

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留给人类难以完全探究的奥秘。

04

对于濒死实验所看到的一切,生物学家罗兰·西格解释,每个人在死亡时,大脑会分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些能引起奇特的幻觉。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人在死亡的一瞬间,由于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所以他们的体验,有可能是相似的,会受到心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只能说,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可以从本领域的知识框架中,做出解释。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没必要过分纠结,只需要坦然对待就好。

对于生死,我们不妨保持这么一个态度——不畏生,不惧死,顺其自然,毫不杞人忧天。

现代人,也许是因为物质生活条件变好了,所以对生死特别畏惧。但是,这种畏惧,是没有必要的。越是畏惧的人,也许越容易让心理崩溃。

在心态上,我们还是要学学庄子比较好。庄子对于妻子的归去,并没有感觉到忧伤,只是觉得她重新回到大自然当中,与万物融为一体了,就特别欣慰和感慨。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由无数微小的粒子组成,最后就算离开了,也只是复原成无数的粒子,分散在世界或者宇宙各处罢了。

一切,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