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923)湖南醴陵芋园

2023-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岩磊简书

    李立三,本名李隆郅,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1899年,李隆郅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晚清秀才,李家的宅院有30多间房屋,因房前屋后种植着大量芋头而得名“芋园”,李隆郅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其聪明好学,且性格刚烈,敢作敢为,素有“坦克”的雅号,他对革命志士“鉴湖女侠”秋瑾极为崇拜。

    1918年,李隆郅中学毕业后入伍,参加了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在湖南护法军机关中当一名文书。一日,司令程潜与部属下棋,屡战屡胜,观战的李隆郅不屑地一笑,程潜便拉他对弈,李隆郅毫不示弱,杀得司令片甲不留。程潜对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后生颇有好感,在攀谈中得知他不仅和自己同乡,而且胸怀大志,便决定资助他留法勤工俭学。

    李隆郅在法期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1回国后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受陈独秀委派到湖南参加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活动,参与安源路矿的工人运动,后来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参加领导了五卅运动,他在工人阶级中享有崇高威望。一次,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对李隆郅说:你的名字太复杂,工人兄弟不好认,不如改改吧。当时正好旁边站着三个工人,邓中夏便提议改叫“李立三”。

    1928年,斯大林认为中国革命应该主要依靠工人阶级,便确立工人出身的向忠发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以发动工运著称的李立三也当选为中央委员。由于向忠发文化水平低,无法驾驭一个庞大的政党,就让与自己观念相似的李立三全权负责党的大政方针,由此李立三一度成为我党实际的掌舵人。他主张通过城市暴动,取得一省到几省的胜利,“会师武汉,饮马长江”,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但激进的“立三路线”给我军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李立三还要求共产国际直接出兵打击国民党,对于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共产国际极为不满,一度断绝了给中国共产党的资金援助。我党迅速撤销了李立三的职务,并让他到莫斯科接受批评教育。李立三在苏联遭受了10多年的批判和不公待遇,但他也意外地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1933年,李立三在哈巴罗夫斯克偶遇小他15岁的姑娘基什金娜,二人一见钟情,迅速结为异国夫妻,基什金娜还取了个中文名字李莎。1938年,苏联发动残酷的“肃反”扩大化运动,李立三被株连入狱,李莎不离不弃,经多方打探才找到关押丈夫的监狱,她千方百计省吃俭用给李立三送去营养品。李立三平反昭雪后,准备回国,李莎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的媳妇,自然要到中国去,无论经历多少苦难,我都跟定他了。”1946年,他们夫妻双双回到祖国的怀抱。

    醴陵市的芋园有李立三跌宕起伏一生的展览,其中的一幅宴会照片很有意思。1949年,国民党政府湖南省主席程潜果断起义,湖南得以和平解放。程潜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晚宴上他与李立三同桌,李立三频频向这位当年帮扶过自己的恩人敬酒。李立三不忘旧情,更不会忘记乡情。

    1954年,李立三携夫人李莎回醴陵调研,在芋园亲手载下一棵香樟树。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香樟已婆娑成荫,为芋园遮出一块清凉,也为主人留下一片深情。这里走出过意气风发的少年,这里迎接过风尘仆仆归来的游子,尽管岁月沧桑了大地,可清风始终盈满他的两袖,历史证明:肝胆相照心如一,矢志不移李立三。

    2023.11.1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