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鹿角和鹿腿》观课议课
观前思考
在观课之前,我先来针对文本做一个自我解读。鹿角和鹿腿是三年级下,第二单元寓言故事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寓言故事的道理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有的直接在故事的最后揭示出来,如《池子与河流》;有的需要读者结合寓言故事的角色特点去概括 ,如《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有的需要借助故事情节的变化去对比理解,如《鹿角和鹿腿》。
这个故事主角儿就是一只漂亮的鹿,一次狮口脱险的经历,让这只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故事内容比较容易读懂,而如何明白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呢?课后思考练习题,提示我们可以借助鹿的心情变化来体会。。这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明白寓意最主要的途径,还可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三让孩子们去讨论究竟是鹿角重要还是鹿腿重要,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蒋军晶老师说:学习寓言故事要很快进入寓意。因为寓言故事短小易懂,文章表达也是言简意赅,它的最大功能就在于体会寓意,明理。
这一课的思考练习题二,让孩子们借助关键词语复述故事,也是培养孩子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既要关注人文价值,又要关注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双线组合。
两位老师又会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思路来组织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呢?很是期待。
观课现场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50416/9e1549b40144c2f0.png)
薛老师以单元人文主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前面两课的学习方法:读好故事 ,细品道理,启迪生活。接着,以一篇带一本的教学策略开启《伊索寓言》的学习之旅。
课文的学习基本以板块的形式构建。
第一板块:结合预习,解决字词障碍。强调两个易错字,三个多音字,还采用了字理识字、过独木桥的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块二:图片导入,初读故事,梳理故事大意。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搭建支架,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采用填空的形式梳理故事主要内容,降低了难度,又就给学生梳理故事大意的一种思路。
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体会鹿对鹿角和鹿腿的态度变化。
1.化繁为简,把自学提示整理成表格 ,直观形象,对比明显。
2.抓关键词句,前后对比,体会鹿的不同态度。
3.借助提示,寻找变化的原因,体会狮口逃生的惊险,练习讲故事。
第四板块:借助思考练习,交流寓意。
1.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下收获结合起来思考,得出比较全面的认识。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3.学习寓意不同的表述方法,即可以结合故事来谈,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还可以借助一些哲理性的句子来谈。
第四板块:借助思考练习,交流寓意。
1.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下收获结合起来思考,得出比较全面的认识。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3.学习寓意不同的表述方法,即可以结合故事来谈,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还可以借助一些哲理性的句子来谈。
第五板块:课堂小节
1.阅读推荐
2.借助提示讲故事有先进行梳理,找到支架。
3.生活中要多思考,把读书的思考和自己的做人处事联系起来。
观课思考一
观看了薛老师教学的《鹿角和鹿腿》这一课,我感受到了薛老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孩子们学寓言故事,不仅仅要读懂,要感受其中的寓意,还要用所得到的道理来引领他以后的生活,达到阅读寓言的真正的目的。寓意就是来教化人的,有趣的故事会引起人深刻的思考,这就达到了写寓言故事的人的目的。
薛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也充分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的支架,教孩子不仅学会读一篇寓言,还要学会读更多的寓言。
1.想都是问题,读才有答案。我们无论学习哪类型的文章,认真读文才会把心中的疑惑一个又一个地解开。学寓言故事可以分为三读:一读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二读抓关键语句体会故事中让人产生思考的地方,三读把自己当做文中的角色进行深刻体会,这样才算读得透彻。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50416/409f24120d0cc51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50416/0b54e6628ae41c47.png)
2.遇到问题要先思考,把问题分解,让它变得简单易行。
比如,这一节课薛老师引领学生运用图表的方式,把鹿对鹿角和鹿腿的态度进行前后对比;借助提示语讲故事也来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梳理,明白了讲故事的思路,这样不会盲目。
3.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要做到无痕对接,推进整本书阅读。
本单元还有一个“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薛老师能够注意到课文选篇与课后阅读推荐的联系,适当引导,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
观课现场二
何捷老师执教的《鹿角和鹿腿》。是线下课程所以听课的感觉蛮有现场感。他的教学思路。简单记录如下
一、导入课文
结合鹿的字形演变过程,了解鹿角和鹿腿的不同特点,导入课文。
二、初识寓意
1.阅读单元语文要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边阅读边发现 ,玩捉迷藏的游戏。
2.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录音,边读课文,找到文中能揭示寓意的句子。
3.交流
(1)找到最后一句
(2)捉迷藏成果1.寓言的道理往往最后告诉你。
(3)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为什么不放在开头呢?
为什么不放在中间?
三、继续探究
1.刚才我们找到的交流的只是鹿这个故事,他得到的启示,对于我们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接力游戏,说自己明白的道理。
2.读寓言故事不仅要找到道理,还要领悟道理。
四、深研文本
1.小鹿是怎么领悟过来的呢?浏览课文,找找小鹿心情的变化。
2.读相关句子,体会小鹿的心情,再有感情朗读。抓住语气词朗读。
3.大故事中镶嵌着小故事,同桌练习讲狮子和鹿的故事。
4.师生合作借助关键词讲小故事。
5.接力讲整个故事。
6.完成思考练习3。
五、总结捉迷藏游戏成果
1.寓意的不同呈现方式。
2.课外阅读推荐。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50416/e9bb21f4000d0510.png)
观课思考二
因为有你 ,课堂变得精彩
关何捷老师的《鹿角与鹿腿》,笑声不断,。惊喜不断,感动有之 ,在他把学生当作小鹿千叮咛万嘱咐的分别时刻,我的眼角润湿了,。每个孩子可能都是文中的小鹿吧,他们只有经历一件一件的事情 ,才会在人生路上越走越稳。
一、直入重点,分层探索
这一节课,何捷老师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展开。孩子们的探索寓意的过程,经历了由书本中来,到头脑中去 ,再回到故事中去,这样一个大循环。学生对这个寓言的认知,由表浅层次,最后到心灵深处 。
二、教学设计,综合考虑
感叹何捷老师教学的智慧,能在抓住寓言教学的本质的基础上,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何捷老师的设计独出心裁,有游戏,有情景表演,有朗读体验 ,有紧张的音乐,还有真诚的话语。让学生把看每个教学环节都揉进内心,发自肺腑地学习和探索。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50416/d5f9b9df560ed125.png)
三、课堂开放,不加拘束
整堂课,何捷老师用一种开放的理念来教学。在学生交流自己对寓意的理解的时候,何捷老师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来表达,既可以是结合故事内容的寓意,又可以使自己联系生活得到的寓意,还可以是有哲理性的语言,学生能将寓意的理解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阶段。在引导孩孩子们交流小鹿刚开始看到自己鹿角的心情的时候,跳出了很多表示心情的词语:高兴,兴奋,陶醉,快乐,欢喜……这样的教学是多元化的,是尊重学生学情的。
四、复述故事,创意无限
课文提示大家借助关键词来复述故事,何捷老师把“运用关键词”发挥到了极处。先从小故事入手,再到整篇文章的复述,层层递进。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更体现了何捷老师对教学的思考,对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利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讲故事可以是同桌互讲,可以是你帮助我讲,可以是接力着讲。令我敬佩无限!
因为有你,小鹿的变化被别人理解了;因为有你,一个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因为有你,寓言故事教学激起了更多人的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50416/95e2acf74383298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