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阅读图书馆读书

不可说不可说——《悉达多》读书笔记六

2020-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意乐刘震

阅读时长:1小时

阅读内容:第二部分 唵 和 歌文达

《悉达多》

失去孩子的痛苦对悉达多的打击和伤害无疑是巨大的,当他想再次渡河欲寻找儿子的时候,却从脚下的河里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他决定返回和瓦树地瓦倾诉一切,倾诉时,他觉得瓦树地瓦好像就是河流本身,于是在瓦树地瓦带领下再次来倾听河水的声音。

在最后和歌文达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悉达多通过这次经历成为了佛,这条他追寻的道心之路终于走完了,可喜的是歌文达最后也体会到了同样的结果。

我把这块分两个部分和大家做个分享:

一、悉达多失去孩子感悟

悉达多在失去孩子后再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了,甚至看到别人满是羡慕,从一个人人口中的圣人,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大凡天下做母亲的,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盲目的爱;天下慈爱的父亲,对自己的独子都有一种愚蠢的骄傲;天下虚荣的少女,为了自己的装饰,为了赢得男人的爱慕,都会发挥出种种盲目而热切的努力。所有这些微小的、简单的、愚蠢的,却又是无比强大的、重要的、热烈的冲动,在悉达多看来,已不再是微不足道。

他看到了人们为了这些冲动而活,看到了人们为了这些欲望而从事伟大的事情,旅行,打仗,受苦受难,发奋图强;看到他们为了这些冲动、欲望而辗转奔波,他很爱他们。

在他们的一切欲望和需要中,他看到了生命、活力,也看到了生命的不可磨灭和永恒的梵天。

他的普通在于他感受到了大多数人在欲望驱动下追逐事物而忘记自我。而他又不普通,因为他明白了真正的智慧是什么,也明白了自己在漫长岁月中探求的真正目标是什么了。

那目标不是别的,而是在生命的每一个时刻中灵魂的一种准备,一种容纳力,一种思考、感觉和呼吸万物圆融统一思想的秘技。

悉达多终于从失去儿子的痛苦经历中走完了自己最后的一个考验,他明白了人们的渺小和伟大,其实自己和他们是一样的。

欲望,曾几何时一提起这个词,就感觉厌恶,似乎欲望在吞噬我们。而我却忽略了欲望其实是人性本身演化出来的,它一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适度的欲望会促进我们努力追求、积极生活,而过度的欲望会让我们陷入痛苦中。就如悉达多感受到的一样,生命的活力其实就蕴藏在我们每个人追逐欲望本身的过程中。

悉达多说的目标其实就是我们需要做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的,即使跟随我们内心的引导,也会遇到坎坷、困难,所以我们要好准备、接受它的发生、感受它的存在和变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不是现在的我,我是无数个我,根据情况选择成为什么样的我,在自己的路上成为该成为的自己。

那么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个欲望的度呢?

想了想默默写下了感受和行为两个字:

感受——我们要接纳自己的感受、他人的感受、感受万事万物的存在;

行为——我们只能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外在一切发生都是自然存在,我们可以参与,却不能决定他们的存在。

二、悉达多领悟到的东西

1、万物即一

悉达多再次来到河边,倾听河水的声音,他先后从河中听到了父亲、自己、儿子、每个人在追逐目标中的痛苦;也听到了希望、渴念,最终他从河水里听到了全部声音。

河水仍然吟唱着痛苦和探求,可是又有了别的声音伴随着它,那些是欢乐与悲哀的声音、善良与邪恶的声音、嘲笑与悲叹的声音,以及千千万万种别的声音。

在这些不同的声音中,他再也分不清哪一种是欢乐的声音,哪一个是哭泣的声音,分不清老成持重的声音和天真幼稚的声音。

悉达多倾听着,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听着,心中洁净如喜,并无一丝杂念,他感觉到自己现在终于学到了倾听的艺术。

他是在倾听所有声音,在倾听整体,在倾听统一。此时那首由千万种声音共同合唱的伟大的歌声只由一个字组成,那个字是“唵”——完美。

失去儿子让悉达多真切的看到了每个人都是一样在追逐目标中的快乐、痛苦。只是每个人追逐的东西不同,其实本质相同,我们都在走同样的路。

他开始倾听河水只有悲哀的声音,因为那个声音是来于他失去孩子的痛。但渐渐地他听到了欢乐的声音及其他。河水和声音从来没有变过,一直都存在,就如我们的所有情绪其实是一体的,根本无法分开。这就好像颜色,每个颜色里面其实都蕴含了其他所有颜色一样,它们彼此相含,无法分开。

悉达多最后学到的倾听艺术其实就是让事物自发地进行轮回转换,声音、情绪、好坏都在不断变换中,这就是生命本有的力量!我们只能接受,不能做任何事情,因为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躲避悲伤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只能让我们远离快乐,因为悲伤就是快乐

所以好坏本是一回事,喜怒本是一回事,善恶本是一回事,一切都在轮回,躲不开,逃不掉。世间万物的整体存在才是圆满

2、让我们成长的也在障碍我们

悉达多告诉歌文达他从未停止过求道,却内心依旧有着不安,无法达到圆满的原因是因为:也许是寻求的太多了,在寻求过程中,却没时间去发现。

一个人在寻求的时候,往往只注意自己正在寻求的东西,结果发现不了任何东西,吸取不到任何东西。因为他一心想着自己正在寻求中的东西,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他已经执着在自己的目标上了。

寻求的意思是设定一个目标;而发现的意思是自由、包容和不设立目标。

我们因为追逐目标在成长、前进,但恰恰也是因为过度追求目标,让我们忽视了过程本身,眼中有的只有外在与目标相关的一切,忽视了其他,也忽视了自己。

从看《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到读《悉达多》这十几天来,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以前也看书,但只有又了解了点知识的满足和对更多未知的焦虑。而从这两本书里我学会了去感受世界,在这几天的感受中,我真切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发自心底的愉悦,并不是因为外界变了,仅仅因为我放下了外在的盲目追逐,选择停下来感受自己和身边的一切。(这并不代表我一直如此,只是偶尔,我依然也会被外界所影响。)

悉达多尝试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歌文达:

每一个真理的反面也同样是真实的。举例来说,一个真理,如果它是片面的真理,就只能以文字表达出来,也只能局限在文字能力的范围内。每一样事物,要是用思想来思考和用文字来表达,都是单方面的,都只是一半的真理,它缺乏完全、圆满和统一。

时间不是真实的,我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领悟到了这一点。果真时间不是真实的,那么,横在现在这个世界和永恒之间的分界线,善和恶之间的分界线,也同样只是个幻觉。

我是一个罪人,你也是一个罪人,但是罪人将来有一天又会成为梵天,总有一天完成涅槃,总有一天成为佛。连这个“总有一天”也是幻觉,它仅仅是一个寓言而已。罪人并没有走在成佛的路上,他也不在通往完善的路上,依照我们的思维能力,只能以此种方式来描述这类事情。其实不然,潜在的佛性已经存在于罪人的身中,在你身中,在每一个身中隐藏着潜在的佛性,人们一定要认识这一点。

每一样东西都是必需的,每一样东西所需于我的仅仅是我的赞同,我的承认,我的善意理解。一切都中我的意,一切都与我相得,没有东西能伤害我。

我尊重它和爱它,不是因为它以后会从原来的东西变成另外一种东西,而是因为很久以来它一直就是每一样东西,并且永远是一样东西。

但是歌文达却发现他讲的前后颠倒、逻辑不通,甚至和佛乔达摩讲的都是完全矛盾的。

于是悉达多告诉他,这是因为文字和思想都是障碍我们看破本质的东西。

一个人能爱世上万物,但是一个人却不能爱词句,因此对于我,种种教义是毫无用处的它们既不硬又不软,没有色彩,没有棱角,没有气味,没有情趣——除了词句以外它们什么也没有。

在思想和语言文字之间我并不太在意将它们区分开来。非常坦白地说,我也不把思想看得非常重要。我很看重“物”。

这一点给我很大触动,曾经有个很好的姐姐告诉过我,文字是障碍,我完全不能理解。但现在我有点懂了,因为一旦用文字表达出来后,在不同人看到就有不同的理解,它就已经变了。文字、思想和语言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人们独有的,和道德、好坏、是非判断一样,自然界不存在。

我曾经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古人信息不发达、资料不完善,却能发现那么多现在人们很难发现的东西,现在明白了,是因为他们和自然界学习自然正在用自己的存在演化生命的一切。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悉达多让歌文达亲吻他的额头,就在那一霎那,歌文达也感受到了那最纯洁无暇的爱,看到了万物一体。

我似乎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路,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因为悉达多经历了如此之多,也许就如他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感受爱吧。

我曾经从我的躯体和灵魂明白了,我的犯罪是必需的,我需要欲望,必须为财产而奋斗,必须历经厌恶和绝望的深渊,为的是学会不抗拒这种种,为的是学会去爱这世界,为的是学会不再把这世界与一种臆想的世界相比较,与一种想象的完美幻景相比较,而是接受这个世界,去爱它,为自己属于它而高兴。

也希望我们能够在自己的道路上真正地爱自己,当我们懂得爱自己的时候,也就会爱上整个世界,因为万物即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