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读有悟七 —— 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个美的面具
1
贲卦是《周易》第二十二卦。阐释的是礼仪的原则,有内涵,重实质的文饰,才是文饰的极致。
文饰应该也可以称为“装扮、打扮、装饰”的意思吧!
人靠衣装,马靠鞍。
今天出神入化的化妆术,被戏称为“四大邪术”之一,原因就是上天给了你一张脸,化妆却给了你无数张脸!
记得前些年看过一个新闻,说的是两个年轻人在网上相识,情到浓时约了在现实中见面。没想到沐浴过后,美若天仙的姑娘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不忍直视的小伙一时惊吓过度,竟然对姑娘大打出手,为此还闹上了派出所。
这虽说是一个笑话,但也说明了文饰太过的危害。
据说对文饰最讲究的是日本人,他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极其考究。如果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你让日本人选择先填饱肚子,还是先修补房屋?那么日本人宁愿饿肚子,也要选择先把房屋修补好。
我想日本人肯定意识到环境对人影响的力量,才会不厌其烦地将生活环境的各个边边角角清理得一尘不染。而且他们还把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条不紊地传给了下一代,所以谈到日本的印象,给人的感觉都是干净整洁。
《朱子治家格言》讲:“洒扫庭除,必内外整洁;晨昏即息,必亲自检点……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
古人留下的这些治家智慧,感觉都被日本人做到了,作为我们真正的炎黄子孙,非但没有做到,还常有一些人云亦云的同胞们,不遗余力诋毁自己灿烂的文化,也让人觉得有些可悲。
贲卦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用奢华的财物来作为装饰,将损害大道。如果以自然朴素的山丘园林来装饰,勤俭节约则能获得吉祥。
红顶商人胡雪岩发达以后,娶了十二房姨太太,并且用珍贵的紫檀木雕了一百个狮子镶嵌在姨太太们所居的百狮楼上。
在此后没有几年,胡雪岩就迎来抄家的命运,一代家资巨万的商人就此没落。
曾国藩一生位高权重,却一生清廉简朴。据说曾国藩去世后,家里连预备棺木的钱都没有,还是靠左宗棠联合几位大人,一起捐款为曾国藩治理的丧事!
曾国藩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留下了千秋万世的美名,更为后世子孙做了光辉的榜样,曾氏家族到现在也依然很兴旺!
由此可以知道骄奢淫逸必将带来灾难,而俭朴持家必会带来吉祥。
2
大畜卦是《周易》第二十六卦。这个卦揭示君子应该蓄养才能和美德,努力修习德行,才能成就大业。
看到这一卦,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为何没有成就大业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的心里缺乏才能和美德啊!虽然我是一个小女子,一向表现的好像是心安神定的过日子。但实际上我也很渴望成功,渴望被很多人崇拜。
不过心里虽然这样想,嘴里却是万万说不出口。再加上面上虽然看着生的聪明,心里其实是愚钝无比,还好运气不算太差,这么些年陆陆续续认识了些古圣先贤,在他们孜孜不倦的指导下,还增长了一点点自我反省的能力。
这才从迷迷蒙蒙中透出一点亮光,才明白运气很多时候是和自己的个人修养,内在才能挂钩的。不是靠抱怨或者天上掉馅饼,就能生出双飞翼,一飞就到九层天的。
修养里包含着智慧和福德,所以古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把个人修养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等到这个孩子在个人修养上有一定的成就了,才开始教育他学习才能上的知识。
就像《弟子规》讲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今天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人的技能被培养的空前发达,很多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辛苦,但是长大后的幸福指数却特别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冷漠,离婚率非常高,孝养父母的越来越少,吃的喝的都让人不得安心,连空气都有毒素。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仔细想想是不是与人们普遍缺德有关呢?
曾经在人世间有一种追求,叫做“天伦之乐。”但是在现在离婚大军的裹挟之下,还有多少人在未来能够享受到这种欢乐呢?
古人讲:“父子有亲,夫妇有义,朋友有信。”
现在孩子一长大,跟父母还能保持亲密关系的好像就很少了。夫妻就更不用说了,离婚率都那么高了,自然也不存在有义了。朋友之间的互相欺骗,互相利用的也非常之多。而这都是道德缺失的结果!
在网上有很多人在问一个问题,为何今天出不了大师?
我想这个问题跟能长出大师的土壤有关,如果一个人很聪明,又很博学,但是道德上却很坏,那么哪一个好师父敢收他当弟子,好好把他培养出来呢?
作为一个普通人,其实我每天都在为道德缺失而担忧。这是因为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道德优秀的人,我希望他能修养出自己的智慧和福德。但是他每天都要出去到学校,和很多孩子在一起,会遇到很多很多道德缺失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孩子,他们通过发达的网络,早早就了解了关于这世界的一切,好的坏的他们早都一锅端了。但是他们又不明白那些不好的信息被输入他们的大脑后,在未来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这就是我为孩子所担心的,未来的他和所有的孩子要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会不会比我们现在面对的世界在道德上更为缺失?
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每一位母亲都期盼着儿女未来能够走到光明的地方,能够幸福安康地享受生活。但道德缺失的课,我们何时才能补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