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周 结网

2022-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清蒸余

利用上周六半天和上下班在地铁上的时间,读完了本周书籍《结网》,读下来整体感觉较为通俗易懂,算是产品经理入门的一本很好的书籍。

任何产品的核心功能,其宗旨都是能对用户有所帮助,能够解决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如节省时间、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等。而产品经理就是要将这种核心能力做到极致,通过技术实现差异化。

要做产品经理,就要有做好万金油的准备和决心,你什么都要懂一些,用户、同事、老板都需要你去主动沟通。

产品经理是自己所负责产品的利益相关者,其个人的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与产品的成败息息相关,这使得产品经理需要关注一切能左右产品成败的因素,并且尽力去填充产品所需要的一切工作。

产品的用户规模很重要,接触到海量用户之后,对“用户”这两个字的理解才会深刻,儿童用户和低学历用户会以你无法想象的方式使用产品,如何照顾好他们的需求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这一点深有体会,从当初设计教育类产品每一个功能点都要细细研究,和教研不断讨论,考虑学习效果、操作交互、页面提示;到过年回家教我妈如何从微信中下载原图并保存到手机,教我爸如何用美团点外卖,才发现我一直认为没有门槛的东西,还有这么广大的群体是有使用障碍和学习成本的。

知识和投资组合非常类似,有复合增长效应,资金越多就能越快地生出更多的资金,知识越多也越能加速你学习新知识的速度。

遇到类似的问题,产品经理一定要先问问自己,真的只有这两种选择吗?是不是还有皆大欢喜的方案?

产品经理在面对各种难题的时候,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做简单的选择,而是要先跳出来想想如何创造用户价值。

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蓝海战略》提出了一个框架: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但蓝海不是绝对的,低成本会被竞争对手赶上,差异化也并非不可复制。蓝海能够带来的,往往只是一段时间内的先发优势。

iphone的壁垒是什么?是App Store中海量的应用,是一个活跃的应用生态开发圈。用户不能自行安装第三方应用而必须经过App Store,制造了良好的应用销售基础;应用开发者写好了App放到App Store中就能赚钱,并且还有完善的SDK可以马上开始工作,这些条件制造了良好的应用开发基础。

对这块还没有特别透彻的理解,但是我现在做的产品很像这个路线,我的老大也曾经跟我说过,我们的核心优势就是节点库的中的众多节点。

用户的历史行为比他们当前的意愿更有价值。

群体动力学指出,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

如果在产品设计中丢失了一些环节,到了产品发布之后才发现,那将会是相当的被动。如果在产品设计中多出一些环节,则会造成研发资源的浪费,甚至会让用户迷惑。

最近在负责签署CLA协议需求的时候,原型出完了,开发做完了,老大找到我说发现需求有遗漏,特别是开发,煞有其事地说“巨大设计缺陷”。CLA按正常流程来说,理应只签署一次(签署的信息是gitee昵称和邮箱),但是后来发现由于用户每次提交代码的邮箱可能不同(比如本地提交代码),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必须确保提交代码的邮箱均签署过CLA协议。不得已把需求重构,开发又吭吭哧哧做了半个月。虽然老大没怪我,但是在这件事中由于我不是程序员,对代码提交了解甚少,对需求调研不全面造成需求重构,也需要深刻反思。都是踩过的坑啊。

而在工作中另一个困扰的点是说,我对接的开发总喜欢加需求,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还经常反问:为什么要限制?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功能给用户?要么是:我有一个炫酷的idea。常常让我哭笑不得。有时候我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拒绝,也有很多时候没有合适的理由,只能无奈地说:好吧 那加上吧。

用户体验三要素:别让我等!别让我想!别让我烦!

太精辟了,我看到的第一眼就是觉得太精辟了。

越复杂的东西就越难被理解、学习和记忆,所以牢记奥卡姆剃刀定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频繁地使用自己的产品是一名产品经理应该养成的职业习惯之一,产品经理需要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我觉得说的很形象

整本书读下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点吧。第一个就是,创造用户价值;第二个就是 copy to China,不要重新发明轮子,不要觉得借鉴可耻,有时间可能只是把国外先进商业模式(产品)本土化,就足够抢占先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