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士跳江,留遗书说不愿有来生:教育不是徒劳,但是你真的教对孩
10月10号,杭州多人报警,一个浙大在读博士在朋友圈留言要跳钱塘江。
经过多日搜索,10月14日,找到了这名博士(候京京)的尸体,他已经“如愿了”。
随后一篇名为:现在的孩子不懂如何和世界相处,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刷爆微信朋友圈。
把指责归咎于一个可能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身上,说请救救我们的孩子。
但是豆豆了解到整个事情后,尤其是看到他发在朋友圈的那篇“短短的遗书”,真让人觉得鼻酸。
对即将结束的生命没有任何留恋,对决意告别的生活也没有一句控诉,仿佛在说另一个人的故事。
但那一句“只愿没有来生”,无比沉重,暴露了他深深的厌倦和无奈。厌倦现在的自己?家庭?社会?整个世界?
按照世俗的眼光,候京京称得上相当优秀。
26岁的他,年纪不大,到浙大读书是取得了直博资格,也就是在本科阶段就完成选拔,直接可以读完博士的。
那么优秀的人,最终还是选择在这个寒意初现的季节,纵身一跃结束了烦恼。
“不想再假装,也不想再撒谎,我只想做我自己,真的很难……”候京京的无奈感叹!
作为同龄人的我们,都知道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家人的期待有多大。但是真正能去喜欢这个社会,在所有的事情都游刃有余去处理,可能就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有多难。
而这批同龄人中,有很多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做了家长。
或许你在怪孩子不理解这个社会的时候,也想想自己在这个社会行走有多难。
鲁迅评《红楼梦》的一句话:“ 悲凉之雾,独宝玉一人呼吸。”
80、90后这一批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挨过饿,但从小到大有充分机会接触不同领域的,恐怕也只有大城市有钱家庭的少数孩子。
大部分都是像侯京京努力读书,好好学习,读完应该读的书,上一份安稳的班。但是,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小孩。
上过很多节目的音乐人陈萝莉讲,小时候他是个有点自闭的孩子,喜怒哀乐的点都很高,没有几个朋友,还经常被欺负。
有一回去了表姐家,看到一台叫做钢琴的东西,他在上面玩了整整一个上午,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从此就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很小就知道了喜欢什么。还可以一直有饭吃,一直为自己的音乐梦努力着,他的父母也支持着他走到现在。
他大概率读书不行,只能长成怪咖。但是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没有强迫他去按标准的孩子去成长。
作为家长,你必须承认,有些孩子是不适合走大众路线的。上学读书努力考更好的学校是很多人的路线,但是你也得考虑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所以理想的父母,就是能够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帮小孩认识自己,去长成他们自己,而不是变成一种模板,变成别人口中的“别人家小孩”。
也许就不会那么绝然地认定“人间不值得”吧。
当人们提起娘炮、忧郁、不热衷过集体生活……不会带着贬损的口气,清楚这些只是不那么大众的正常人性。
只要读书好就能收获好评价,于是越要强的孩子,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而他们远方的父母同学,还以为他们在金字塔里日夜奋战,也许明年就有机会得诺贝尔奖了。
没人愿意去理解“优秀人士”的苦,要么当他们是书呆子,要么认为“你都那么舒服了你还愁什么”。
于是,他们做不了自己,困在了那种“优秀”的牢笼里,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