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学生已经放寒假了,瑜伽课上总是有妈妈带着熊孩子来上课。今天瑜伽课后,一位45岁的阿姨在做一个很难的瑜伽动作,她一旁的儿子调皮,帮她往下按,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涉及颈椎。她明显也被儿子的举动吓一跳,马上翻身起来,怒气冲冲的骂“你个婊子养的”,儿子很无措的,喃喃说,你那袜子,试图转移盛怒之下妈妈的注意力,也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慌张。
唐山这个地方接近东北,方言中总是透着一股彪悍。“你个婊子养的”常常是当地人骂小孩的常话。但在我听来是相当刺耳的,尤其是妈妈骂儿子,虽然在我的方言中,也常常有这类话及这类情景。
虽然日常我内心OS常常是“槽,这傻逼”经常用“卧槽”和“踏马”以及“你大爷”这类情绪词,但我想这应该是我的极限了吧,在我度过了那仅有的青春期反叛,和年轻的稚嫩时期后,我的情商、看问题的角度都会随着我的年龄而增加吧。
至少我确信,我以后不会那样骂我儿子!嗯,永远不会!
下了瑜伽课后,去了大妈家,放假的两个小侄女都在家,她俩缠着我教她们画画。她俩小一点的时候还是挺乐意和我玩耍的,虽然我们相差实在太多,我是大人,她们是小孩。我总结过原因,因为我是很认真的听她们在讲话,也很认真的在回答她们的问题,而一般大人都是会敷衍,因为她们幼稚。
和小孩聊天,我常常会审视她们说的话,我给出的答案以及背后应该有的、正确的导向。这好像是我的一个特质,我会对她们的观点表示新奇,同时非常重视我给出答案对她们的影响。
准备画画后,我说咱们一块画吧,她俩都说我们不会画。画不像,还是你画吧。
她俩刚上一年级,这个年纪不应该是用童真的年纪看待世界,对世界有着各种五彩斑斓有趣的想象吗?
我很清楚的记得我听过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位上幼儿园的儿子指着饼干盒上的字母O说妈妈,我认识这个字母,它念O,妈妈夸奖了儿子,但是把幼儿园告上了法院,因为幼儿园扼杀了她孩子的想象力,在你告诉这个字母念O之前,他可以认为那是盘子、是月亮,但是它现在只是字母“O”了,最后,妈妈胜诉了。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是它一直刻在我脑海里。
所以我努力的告诉我小侄女,画画不一定要一模一样,你看我们每个人都长的不一样,所以画出来的东西一定会不一样的,但是你画出来的就是最好的。
但是我的劝说还是失败了,所以我只能自己画,她说她在我的基础上描一遍,然后上色,我无计可施。
心理很疑惑,她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什么时候被抹杀的呢?还是我电视、故事看多了?
我在应她们要求画一个lisa公主的时候,刚不到一分钟,刚刚打了一个草稿,画了一个边,
她俩就说怎么这么难,还不画好,别画这个了,画小猫吧。
—你们俩怎么这么没耐心,你们的作业是用多长时间完成的,是一分钟吗?
她俩胡搅蛮缠说就是一分钟完成的,
—那你们一节课是多长时间呢?
她俩开始抢我手下的那幅画,说这个太难了,不画这个了
—有些事情就是很难的,需要你耐心认真的去完成,
—那我们就做容易的呀
—我们不能总做容易的,我们要想进步,就要做难的
—不是,我们可以总做容易的
说着她把我没画完的画给撕了……
我有些生气,说不画了,所有的都很难,一个画不好,另一个也画不好的……
她俩求我半天,我勉强又答应画了两个猫,她们上色,上色的途中电视里正在喜羊羊与灰太狼,她们连一个猫都没有上完……
她们的耐心和专注力啊……
我知道我今天和她们的对话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也知道这一点一滴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前两天听吴晓波频道,主题是“高考那些满分作文”嘉宾是并没有参加过中国高考却写过“高考满分”作文的一高中毕业生和她的妈妈,她妈妈是杭州一个很有名中学的校长。
这个学生从初二开始就写高考作文,随后被妈妈转到朋友圈,后又被投稿、获奖,今年更是用一篇文言文写了一篇作文得到大量传播。节目自然探讨了中外的教育制度,儿子的养成……
小孩在二年级的时候就看完了《明朝的那些事》四大名著等,父母会进行适当的引导,比方说多看些正史啦……
大学之前,我看的只有教科书,大学时,被老师耳提面命的教导,知道要多读书,但一直懒散混沌,研究生之后慢慢使劲的培养自己,努力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至今培养的也不是很好,
今天我在家看书的时候,我妈常凑过来问,你看的这是什么书,是考试的还是做题的还是规定的,干什么用的?你脑子不累吗?
大学时,有个老师说人们终其一生的奋斗就是实现阶层的上升,我可能坐火箭也追不上那个高中生了,我之于我的父母,阶层上升没上升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定有些东西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