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2024-10-08  本文已影响0人  韦志学写作

20241008周二,儿子上学的第21天。

2024年10月1日——10月7日,国家调休,国庆放假7天。10月8日正常上课。

01

迟到了

昨晚从家里下到港口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没想到,原本种在阳台的植物,如南瓜苗、辣椒苗、茉莉花、石榴树苗,还有柚子树苗,全都枯死了——果然秋阳如虎,植物干燥缺水身亡。这不怪植物的脆弱,要怪就怪我没有能够给它们深深扎根的环境。这又让我有点悲伤。

清理阳台和打扫全屋卫生,花费了我太多的时间。

如果是平时,这活是会哥在做——实际上这个好丈夫也已经拿起了劳动工具要干活了,但儿子读书,坚持要爸爸陪伴,所以就变成了是我在搞卫生。这也是我很开心的事,毕竟白天一整天,都是我跟儿子相处了。

或许是因为有爸爸陪着吧,虽然已经很晚了,但儿子读书的兴致依然很高——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再不睡觉,明天能按时起床吗?

但今天是我误了事,我三点多就醒了,然后起床读书,但等我叫孩子起床时,才恍然间发现时间已经到了7:30。等我们到了学校,分头行动——孩子去教室,我去办公室时,已是7:46分了。我今天打卡,就是这个时间。

没想到,我到了办公室,还没来得及搞卫生,就见儿子来到办公室,他问我:“妈妈,为什么我的同学都到了?而且语文老师也在了?”

我平静地说我跟他一起去教室,顺便去饭堂吃早餐。其实,我心里有些紧张,我当然知道儿子问的这个“为什么”,但我担心儿子会因为迟到而不愿意上学——这种事时有发生,令我非常头疼。所以我觉得不能告诉儿子说我们今天上学太迟了。

我说,放假放了七天,同学们都盼着今天返校上课,所以都很兴奋,就来得比较早了。儿子说,我不兴奋,但我会好好读书的。

课间,我给孩子送紫苏茶过去,看到他们在连堂测验语文;第二次送过去,看到大部分小伙伴都已经交了卷,儿子似乎还在检查什么,然后就被他的组长收试卷拿去交给老师了——估计是写字太慢,没能写完……

吃午饭时,儿子表示出了对测验成绩的担忧,我安慰他说,考多少分都没关系,最主要的是我们要从检测中发现我们的问题,然后查漏补缺。

态度比成绩重要。何况,成绩好那当然好,但如果成绩不好,他就不是我的儿子了吗?有什么比这一点更重要的呢?所以,在儿子拿100分和0分来试探我的反应时,我表现出了同等的高兴。

02

编程课,炳仁已经表现出了他的创造力

今天的课服是编程课,放学后,儿子拿着他拼的一个人仔高兴地回来了,这个人仔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战士,因为他手上有枪。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炳仁拼得很好,也可以从中看出孩子的创造力——凭空想象并能拼出有内容有主题的图案。这很厉害的呀!但现在的孩子,有谁又不聪明呢?

聪明的孩子,怎样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呢?我想,最起码要具备两个底层逻辑。

第一个底层逻辑是做事要持之以恒。

当人们最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对这件事投入极大的热情,但是最后能够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取得成就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立志容易,但立长志且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则不容易。

而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长时间的坚持是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们都听过一万小时定律,这是由英国作家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他认为普通人想要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排除天分的成分,就只是练习的问题。不管什么事情只需要练习1万小时,一定会取得卓越的成效。

那么,1万小时是什么概念呢?假如我们想在10年内完成一万小时,那么每周需要练习20小时,也就是每天大概要练习3小时。当然,这只是个平均数,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举个成功的例子:作为电脑天才的比尔·盖茨从13岁时就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于是他便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练习,1年后便创建了微软公司。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已经远远超过1万小时。

大量坚持不懈的练习其实就是一次次的自我跨越。量变引起质变,走出过往固化的低阶层级,进入高层级摸索,让自己能有更高效、更自律的成长,就一定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跃迁。

爱迪生也说“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所以,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平时我们所说的“滴水穿石”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底层逻辑是做事要有始有终。

“有始有终”这个词最早出自《论语·子张》里面的“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在其背后有一个典故:在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名叫子游的学生十分看不起子夏的门人,认为他们只会教授别人最基础浅显的学问。子夏知道后,便叹息道:君子教人的道理应该要有先后次序,好比一草一木都必须—一分类清楚让他们知晓,不能随心所欲乱了先后顺序地教。因为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说了开头就能知道末尾。

所以,有始有终的意思是指做任何事都该有开头也有收尾地去做,而“虎头蛇尾”就是有始无终。后来就用“有始有终”来比喻做事要坚持到底。

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这在底层逻辑层面来说,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闭环逻辑意识。

不可否认,在现实中,有始有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君不见世间有多少感情是败在“始乱终弃”上,而能够贯之始终的婚姻是克服了多少次的动摇和考验才一路走来,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不管是生活,还是事业,任何人想要成功,都必须要有“有始有终”的坚持。大导演李安就是一个例子。

李安从小便因为母亲的关系,与电影结缘。他爱上了电影,之后也选择在电影方面倾注自己的才华。但是,在他结束了纽约大学学业后的整整六年时光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看电影、写作、买菜、做饭和带孩子。

这六年家居的时光对任何一个男人来说恐怕都是不好受的,但因为对电影的热爱,也因为得到妻子的鼓励,李安坚持了下来。可以说,正是他本人对电影的坚持和始终如一的创作,才会成就两次获得奥斯卡奖的李安。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对“成功与失败永远一步之遥,那一步是有始有终”这句话最好的验证。

说到有始有终,还要再提一个人,那就是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

松下(英文名称:Panasonic),是日本的一个跨国性公司,曾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90,493人。其中在中国有54,000多人。2001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为610多亿美元,为世界制造业500强的第26名。松下的创始人就是松下幸之助。

但小时候的松下幸之助是非常不幸的。他4岁时家道中落,接连失去3位至亲,9岁便早早辍学成了火钵店的一个小学徒。他没有念过一天的中学,但他后来却在1918年,他24岁的时候,创立了世界500强的企业,并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日本的电器时代,一手将日本家用电器的价格拉低到人人皆可接受的程度,让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是什么让松下幸之助成就了松下企业的优秀呢?

在某次采访中,松下幸之助举了一个关于日本武士“致命一击”的例子。他说,听说在古代的日本,在武士们之间的厮杀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武士杀死对手时必须要予以致命一击。这在现代人的眼里是很荒唐的。因为一般来说,武士决斗,应该点到为止,但他们最后还要再补上一刀,目的就是确认对手是真的断气了。

因为在那个时代的日本,对于武士来说,如果仅凭主观判断就认为对手死了而草率地离开战场的话,那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因为当时的武士精神教育就是要保证自己的对手已经完全承受了最后的“致命一击”。只有等到完完全全地确认胜利的战果后,他才能彻底收兵回营。

古代武士“致命一击”的做法,令松下幸之助本人大为震撼,他后来就把这样的“致命一击”体现在自己的经商之道中。他要求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做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终,并且一定要做得彻底,万事都要努力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他成就了松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仔细想想,不仅一个优秀企业要如此,作为个体,如果我们要成就自己最好的人生,也要如此。

在自己时间、精力、资金等都允许的情况下,需要把事情从开始到结束梳理成一个逻辑关系,因为每件事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是环环相扣的。这也是辨别一个事情能不能做、到底靠不靠谱的关键办法。

而只有坚持始终,努力不懈,让量变迁跃到质变,我们才可能有成就,让自己的人生最终结出一个又大又甜的果。

凡是厉害的人,内心都会有做事的底层逻辑,都会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和信条——这些思维,最终会把人引到成功之路。

这些认知,我既想告诉我的孩子,又想以此自勉——在我写作的路上,我想,我要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我要通过写作的始终告诉孩子一个靠谱的人生答案。

生下了孩子,以自己为榜样,为他指引一个正确的努力方向,难道不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吗?

这是一个觉悟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