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上了八年的医学院,他告诉我不想当医生……

2018-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杏林咨询师道客王

小麦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医学系研究生。

在结束了八年的医学生之路,面对即将迎来的神圣职业,很是恐惧。

不想值夜班,不想搞科研,不知如何面对难缠的患者。

还有不知何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暴力伤医。

面临工作抉择时,不想从事医生这份职业。

来咨询时,已经选择了一份与医学有关的工作。

新入职的职业,很简单,但他觉得没有什么技术提升空间。

单位是公司的分部,人很少,貌似也没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已经走到了这步,仿佛骑虎难下,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来咨询的目的是找到自己下一步的方向,同时能找到自己的优势。


向小麦提问,与之同专业的师姐师兄都何去何从呢?没有从事医生的,都去做了哪些职业呢?

小麦说有人直接去了医学编辑部,但这个职位很枯燥,面对的都是文字,自己很不喜欢。

之前,对这个职业,并没有很详细的了解。

只是在招聘会上投了简历,而公司也同意了面试,最终就被录取了。

我问,现在如何看待这份职业呢?

也不错,但没有提升空间。

医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很多人会有不做医生的想法,而像小麦这样真正走出去的很少。


原因何在呢?

对于医学生来说,很多人想要转行、转职,不得不面对的是沉没成本。

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博士三年(一部分不能及时发表论文毕业时间还要延期)。

这种前提下,很多人在选择下一个工作时,都不自觉的给自己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

那就是要找到符合自己全方位要求的职业。

不用倒班,收入可观,有成就感。

但这些人中,却没有几个知道自己想要的确切是什么。

这个答案并非做一个测试就能够解决。

上了八年的医学院,他告诉我不想当医生……

小麦的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

但他可以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先找到比较符合要求的工作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

在这个年龄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不断试错的机会。

试错也是一种提升认知的机会。

很多人过了四十岁试错的成本会很大,或者很少有人敢去试错。

医学生在校学习的时候,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更多的探索,导致从业后的恐慌,难以适应。

不仅限于医学生,未来的职场新人,在大学时就应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

更多的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优势管理。

让自己择业时不至于盲目被动,更加有的放矢。

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择业时,可以参考师兄师姐的就业经验,多方权衡。

可以提前到招聘会,看用人单位的需求。

哪些是自己有意向的目标职业,又有哪些需求。

可以去找行业内人士进行职业访谈,对意向岗位有更多的了解。

这次咨询结束后,小麦到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开始了她的第一份正式的职业,也是他开始对自己职业的探索。

随着职业世界的多元化,给更多的人带来新的工作机会。

也许,会有更多的医疗专业同行离开既定的职业路线。

不管你处于哪个年龄,何时规划你的生涯都不会晚,只要开始行动。


周一科室里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实习本科生,就如同年轻时的我们。

已经轮转过几个科室,显然对于临床他们已经没有那么好奇了。

没有去病房看患者,也没有看我们如何完成病例。

对于临床科室一个很好的立体认知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一周后他们将去另一个科室,依然这般度过。

今天这几个笨小孩又出现在了科里的早会上。

于是,我决定把今天写的讲给他们。

文章源自原创公众号:道客王(搜索:mndaokewang)

微信:xinglinzixunshi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