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舒适区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荆棘鸟之歌

最近在学习自我发展心理学,让我对改变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想变得更好,改变说起来很简单,本质是创造新经验,并通过强化,把它变成自己新的习惯。可是改变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实现。

为什么呢?因为旧的经验太过牢固,不打破旧的经验,就无法真正做出改变。旧的经验只所以这么根深蒂固,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机制,就是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我们都听过,要改变,就要走出心理舒适区,很多人包括我之前,对心里舒适区的理解就是环境嘛。比如有的人找了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虽然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很舒适,就不愿意再挑战自己,去突破现在的环境。这就是心理舒适区。

这样理解是对的,但不全对。

心理舒适区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舒适,我我们都认同外面恶得的环境完要比监狱里舒适,可是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老布就不这么觉得,他在监狱里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是人的一生了,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的时候,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差点精神崩溃,因为他已经熟悉了监狱的环境,离不开了。

为了让自己能继续留在监狱里,老布不惜举刀杀人,再一次出狱的时候,他甚至选择了自杀。监狱这个环境,虽然不舒服,但这是老布的心理舒适区。

从老布的例子可以看到,有时候,你处于一个很痛苦,很艰难的环境中,任然不愿意改变,这也是一种心里舒适区,因为你熟悉它。

心理舒适区意味着熟悉的环境吗?其实也不是。有的人觉得自己工作不如意,希望能有所改变,所以想换个工作环境,生活遇到瓶颈,换个环境重新开始,是很多人的都会有的想法,也许你也有过。有一些人,换了个环境,换了工作,马上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有很多人,去了很多地方,换了很多工作,却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过去,这些过去不在环境里,而是在我们头脑里,在我们的所思所想里,如果这些不改变,改变环境是没有用的。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里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