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作协(文学会)历史洞见·历史更文800字点赞

再写自己

2025-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东方一任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8月14日,《写自己》发出来后,延华兄留言“没写足,好像才开了头”;树斌兄留言为“写他人需要采访,写自己只需回忆”。两位仁兄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天空飘着秋洒,随时会滴两点,倒是比较凉爽。我的心里有些湿润。李清照的《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名句涌上心头。鸟声将我带回那些充满烟尘的过往。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上学。

小学母校位于洪泽湖北岸黄码河畔的启明小学,这是一所百年名校,培养出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太波博士、南通大学教授张同铸博士等杰出校友。我在那儿上过五年小学两年带帽初中,我多想和这里的学生们说说话,可惜学校早已消失了,很少的孩子要到4里外的黄圩小学上学。据说,这里现在是一所敬老院。从我毕业之后,46年过去了,我的心有时候还在启明小学的校园里徜徉。记忆中的老师容貌依然可见;上学路上的脚印清晰可记;灰喜鹊在教室窗外的叫声仿佛就在耳畔……这些过往只能在历史黄卷中梳理,在记忆中打捞。

站在当年学校东南角的大水塘边,我们常常在课间打水漂比赛,通过手臂投掷使瓦片或石片以平行的角度撞击水面,利用水的反作用力实现多次弹跳,最终以弹跳次数、滑行距离或滞空时间衡量谁取得胜利。我还想到当年听说的龙窝塘的传说:水塘里的水,连着新袁的龙窝塘,连着东海,永远不会枯竭。相传天上的小黑龙因犯错被罚至人间,来到龙窝塘治理水患,它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每逢水涝则吸水,旱季则吐水,以保持塘水充盈与平衡。正是有了小黑龙的守护,龙窝塘成为了当地旱年不枯、涝年不满的神奇水塘,为百姓带来了丰收与安宁。还有的传说是白龙为寻找母亲而在新袁南挖掘小水塘,并静等母亲归来。这个故事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与无私,也让龙窝塘成为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地方。

去看看我们的操场吧。七年里上学的每天早晨,我们都在这里集合,校长在前面训话,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一对对一排排的队列还在脑海里常现。操场自然、陋简、野性,却安全、顺滑、实用。操场上有很多的少年,他们或在运动,或在聊天,或在嬉戏,是农村孩子游玩的天堂。

校园原是地主崔大胖子的住宅。四方形院子,中间加了一排房子连接东边,是老师们办公的地方,西边留有宽阔的过道。一年级在最南边,越往北,年级越高。最后一排房子的西边有一间老师宿舍,是个别外地老师做饭和休息的地方。西边教室墙外有一块大大的黑板,经常出现表现好的同学的名字,当年的我常常榜上有名。周老师的粉笔字遒劲有力,令人神往。他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篮球水平很高,当时公社篮球赛,启明小学的成绩非常好。我到现在都喜欢看篮球比赛,也许是当年打下的基础。

我为故乡写了很多篇回忆散文,有一些发生在这里的事情,专门为小学母校写作,这是第一篇,也是我很难下笔写的一篇。因为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道如何取舍,只能想到哪写到哪,看上去有点乱,但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爱”。爱母校是永远不变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