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你的驱动力
什么决定你的驱动力?李笑来给出的答案是:刚需决定你的驱动力。刚需在经济学中的通俗解释是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小的需求。那么跳出经济这个范畴,刚需就是由于工作或者生活所需,自己不得不具有的技能或实力。
不同生活层面的人,不同性格的人的刚需都不一样。对于学生而言,好成绩是刚需。对于刚工作的小白领来说,固定收入的工作是刚需。对于即将成家立业的人来说,房子是刚需。爱美女士觉得衣服化妆品是刚需,宅男觉得一台高配置的电脑是刚需。需求各不一样。
按照这个逻辑,刚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选择和为选择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举个例子,今天我的目标管理课程老师易仁永澄生病了,他由于连续讲课好多天,又不断的在微博和微信群里答疑,用嗓和用脑过度,声音嘶哑了。他为什么这么拼,对于他来说,自己事业的发展和人气的提升就是他目前的刚需。而我,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满,看书,写文章,思考。因为我目前的刚需是让自己进步,提升价值,然后得到和价值相匹配的精神和物质。
人在不同阶段的刚需也不一样。年轻时刚需也许是一套房子,一辆代步的车子。家庭事业稳固后,刚需慢慢转变成了和谐的家庭关系;后来子女独立后,自己的刚需又变成了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既然不同阶段不同个人的刚需都不一样,那么在做事情举棋不定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刚需的角度进行选择。比如说我既相学插花,又想去健身,不知道如何权衡。这个时候我分析下自己的需求,插花纯粹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健身是想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进而更有精力去工作和提升。这样一思考,我就很容易做出健身的选择,而放弃插花。但是现阶段的放弃不代表抛弃内心对插花的小好奇,也许几年之后我的经济和时间都自由了,我的刚需就变成了探索生活中更多的爱好,显然这个时候插花成了我的刚需之一。
李笑来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一个观点:当我们想要做某件事时,就赋予那件事情最大的意义。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就是努力的把自己在做的这件事变成刚需,付出最大的行动,获得最大的成功。李笑来举了自己学英语的例子。他痴迷阅读,尤其喜欢通过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来获取知识和概念,所以他必须攻克英语这个难关。他知道一旦克服了英语这个难关之后,他将自由自在的在知识的世界里行走。这件事情对他的意义很大,是他的刚需,所以他很努力的把英语学好了。
刚需决定了我们的驱动力,我们要不断重塑大脑来对刚需进行选择并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