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定规则

2022-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寶天天践

再举一个来自幼儿园和午饭有关的例子:

玩得正酣或者肚子不饿而表明“现在不想吃饭”的孩子,我们原本是允许孩子可以不吃的。幼儿老师会问“午饭时间到了,去吃饭吗?”,但做决定的是孩子本人。

虽说孩子嘴上说着“不吃”,如果真的不吃,过后肯定会饿。到时候,如果他说“老师,我想吃饭”,我们就会一边说“刚才没吃,现在果然肚子饿了吧”,一边带他一起去寻找食物。

如果班级的自助餐还有剩余,他就可以继续吃。如果班里没有剩余的饭菜,“不好,太好吃了,大家全给吃光了。那我们去隔壁班看看吧”。如果其他班也没有,“我们去食堂阿姨那儿看看”。

仍旧没有的话,“没有了,大家全都吃光了”。这样,孩子也就只能饿着了。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吃到饭,运气不好的话孩子就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然而,小孩子是非常聪明的。渐渐地,他们不再说“不吃”,而改说“先给我留着”。“张老师,帮我留一份!我一会儿吃!”

但是预留出来,又会引发别的问题。如果他一直不吃,这时有想再吃一碗的孩子就会提出“老师,我想吃那边剩的那些”。而且,一直放着,饭菜也会变得不新鲜。

于是,老师们会和孩子们一起制定规则。

“大家有时候想让老师把饭菜给你们留出来是不是?但是也不知道你们吃还是不吃,看着留出来的饭菜想再吃一碗的孩子就很可怜,对不对?而且一直放着,食物是会坏掉的,吃到肚子里很危险。那我们怎么办才好呢?”

于是大家开始“各抒己见”,最终决定“定一个留饭菜的时间”。饭菜可以留到钟表的长针指到3(13点15分)。过了这个点,就可以分给想要的小朋友了。

制定这个规则的是“大家”,也就是孩子们“自己”。

所以,孩子们都会认真遵守。想吃的话就会赶在13点15分之前回来;玩得忘我,过了规定的时间,即使被别的孩子吃了,也不会抱怨。这次饥肠辘辘,会让他下次变得慎重,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像这样,无论做什么决定,都不是幼儿园老师单方面强加给孩子。大家一起思考,商量讨论,制定出一个可以接受的规则。

有时候,孩子们还会自己提出问题。

吵架也是,孩子们自己会互相调解。

或许有些夸大其词,这难道不是在构建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吗?在这种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们,从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很强。

在家里,家长们也应该尝试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而不是让孩子遵守家长制定好的规则。即使是叛逆心很强的捣蛋鬼,如果萌生了“自己思考、做决定”这一意识,说不定也会骄傲自豪地遵守规则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