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引蜂归巢记(雁韧文集)人生路上(知青篇)

人生谁知几度春

2018-04-18  本文已影响111人  雁韧
人生谁知几度春

好友阿路,同我一起上山下乡,也是个老知青。他退休后,这几年仍在夜间为经营建材的老板看守货物。

我曾劝他说:阿路,你都退休了,家庭生活又过得不错,何必还这么辛苦,帮人家守夜呢?

他爽爽朗朗地笑了,说:阿韧,你知道,我不象你,你从农村回来就坐办公室,抓笔竿。我在工地做惯了,不做点什么就空落落的,总觉得周身都不舒服。再说啦,我多领一份工资,也好帮帮良芝的娘家。要不,我良心上也过不去。

他这样想,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喜欢傍晚散步。每至黄昏,只要天气晴和,总会出去走走。经过阿路看守的场地时,我会先同他打声招呼,散步归程中,有时再同他坐坐,聊上几句。

这日黄昏,我见他正在扫地,清除那些钢筋脱屑,然后摆开一张躺椅,三张浅蓝的塑料方凳,随后叫我坐。

我说:阿路,我这几天散步,都来找你,总没遇上。你上哪啦?

他笑笑,说:你出来散步早,我出来守场迟,我一般天黑才来,你散步又说不定从哪条路回去,自然见不到我啦。

他的私宅建在城郊,住得较远。他身体硬朗,总是踩单车来去。早上到市场买好菜,才回家。

我有时也到他家坐坐,与他喝茶聊天,说说我们以前在农村插队的故事,感叹当年的艰辛,磨炼那么多年才得回城。回城工作对于我们老知青来说,无疑是在经历了严冬之后,迎来了暖洋洋的春天。

阿路年轻的时候,性格比较内向,见到女子都有点害羞,且不善言辞,回城时已34岁,仍单身。

那时候,公社团委书记李盟,是负责知青工作的,招工填表时,他对阿路说:你别填那么多岁喔,岁数填高了,招工单位是不会接收你的。

阿路挺听话,竟将实际年龄报少了5岁,就报29。当时为了确保招工,能早日离开乡村,并没感觉李盟的话有什么不妥,阿路反而感激他的提醒,是个好人。

阿路工作多年后,一些鬼精鬼精没有报少岁数的老同办退休了,他要迟5年才能办退休,这才知道自己过于老实,大相信李盟的话,吃了大亏,却已经无法改变了。

其实,那时的招工政策,根据知青的实际情况,是放宽到35岁的。可当时手握公权力的人,谁肯明明白白告诉下乡知青呢?又有多少李盟式的干部,劝知青少填报几岁招工的呢?为此吃亏的知青,又何止阿路!

那时候,我的故乡鹤镇,因为是黎湛线、河茂线的中转站,交通比较方便,镇里又有瓷厂、锅厂、天然沙场,一个远近闻名的鹤地水库,青山绿水皆宜人,生活环境相对一些农村来说,自然好些。又恰逢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政治气候,意识形态,各方面政策都有所改变,环境相对宽松。

很多农村的妹子,尤其广西玉林、贵港那边山区农村的妹子,自然也听那些南下游玩、务工经商或贩运猪崽的人,谈论过这好地方,便都眼金金瞄准了鹤镇这块风水宝地。一些半老除娘无师自通,应运而生,便当起婚姻介绍人,揾个猪头吃。

那些老娘们介绍成功几对后,正搜索枯肠,想着办法该如何天花坠,地花落,多带些山村凤凰飞往鹤镇,以便自己能多揾些猪头时,那些广西妹子却更鬼精,更灵醒,她们写信叫自已村中的姐妹或同学以探亲为名,约定她们某日坐某趟火车来鹤镇,她会出去接站。

于是,姐妹介绍姐妹,同学介绍同学,朋友介绍朋友,一时间,那些年轻的广西妹子如过江之鲫,鱼贯而来,很多因“家庭出身不好”的王老五都铁树开花,娶了年轻貌美的广西女子,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许多回城工作的老知青,凭借这股活力,风吹时运转,聚得美人归。

广西来的这些女子,一般都比所嫁的丈夫,年轻10岁以上,自然博得各自丈夫的喜爱,将她们当金当宝。这些女子,从小就劳作,生活条件又较差,一个个养成了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特别能持家,对婆家的老人,懂得尊重和孝敬,自然家庭和睦,皆大欢喜。

阿路35岁那年,一个叫良芝的广西贵港女子,在得了已嫁另一老知青的同学寄来的准信,便用自己手缝的布袋,装了一套换洗衣裳,就直接坐车来椹城,按图索骥,东问西问,竟找到阿路。阿路虽然事先听那位知青和他那广西籍的妻子说过,他们有事回鹤镇了,叫他请假在家静候一个叫良芝的女子,但乍一见面,还是激动得不知所措。

多年后,在一次闲聊中,阿路轻叹一声,说自己对不起良芝,当时两个人结婚,连衣裳都没买一套给她。那唯一的一个木箱,还是良芝从广西带下来的。因为那时候大哥也结婚不久,家里所有的钱都为办兄嫂的喜事花光了。

良芝呢,说得更好笑。也是很多年以后,有一次她来找我写证明为第二个儿子入户口,恰好海姊正在我的书房里,我低头为她写证明,她和海姊聊天。

她笑着说,想不到阿路那么傻。她最初找到阿路时,他愣怔了许久,才让她进屋,什么也不问,给我倒了一杯开水,就出去了,将我晾在屋里。等了许久,他才买了几个面包回来,叫我吃。其实,我一见到他有那么高大,长相也好看,脸红霞霞的,我心里就有他了。

傍晚,他从饭堂打了两份饭菜回来,递一份给我,我坐在床边吃,他却端到门口,坐在石砖上吃。

吃过晚饭,冲过凉,他陪我坐到九点,他就说:你坐车辛苦,先睡吧。说着,他就双手搬了那张竹躺椅,放在门口侧边,再关上门。我以为他在外面坐一会就进来睡的。我既钟意了他,也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便脱了外衣,先躺下等他。

我也是起得过早,赶早班车下来,实在大累了,躺下一会就睡着了。醒来时已听到鸡喔喔啼,灯亮着,却不见人。我开门一看,谁知阿路这个傻老还坐在那里发呆!我轻声叫他进屋,他竟不说话,只是挥手让我赶快进去关门睡。

良芝说到这儿,笑得更开心了,她说:我后来问阿路,那夜你怎么不同我睡?他说,我们还没登记结婚,而你远道而来,我怎么忍心欺负你,不敲钟就吃饭?就凭这一点,我知道,他就是一生都靠得住的男人,我管他穷还是富?我虽然比他小12岁,还是心甘情愿嫁给了他。

无论怎么说,良芝的到来,就成了阿路这个老知青春暖花开的好季节。

后来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儿子又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在郊外买地建了楼房,一家人和和睦睦,过着美满幸福的日子。那我就不知道他们在这人生历程中,究竟有几个春和景明的好季节了。

人生谁知几度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