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采菊与谁簪
既见问题,相信诸君便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一个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东晋陶渊明。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于彭泽县令一职上弃印而归田园,再不复出仕。
且因彭泽弃印,而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典故:彼时浔阳郡派遣督邮前来检查公务,督邮假借巡视之名向辖县索要贿赂,陶渊明不肯趋炎附势,与此类同流合污,自叹道:“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我不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摧眉折腰地向这些小人行贿献殷勤)。于是便向世俗递交了千古流芳的浪漫辞呈《归去来兮辞》,在任八十余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贫苦,而其妻翟氏能够与他志同道合,安贫守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
设若翟氏对陶渊明的选择并不认同,而不幸为一个河东狮、怀怨妇甚或野心家,而陶渊明又如何能够继续闲意读书,饮酒,赋诗,醉情于自然之中呢?难道没有其妻的维护与成全吗?
所以我想,有如下这样的一幅采菊图是再自然不过的:渊明于草庐东边的竹篱下采起菊花一朵,与妻子插在发间。夫妻相视一笑,彼此会意了然。此时已近黄昏,夕阳无限美好,两人一起望着落日余晖下的悠悠南山,看飞鸟结伴还巣,恰如你同我一起归隐在田园,我自然能体会到这其中的真情所在,而我却不知道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于是只有执手相依,沉醉在这自然的美景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因此,陶渊明超脱世俗标准的成功,我不去谈论他多么的高风亮节,多么的超凡脱俗,但是他不是孑然一身的离去,一耕一锄有人相与随行,一朝一夕有人温酒侍墨,回归了自然,亦保有了真情,实在是令人艳羡的。
且借卢思浩所言“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最后,便将陶公的采菊诗附于文后,且供诸君烹茶回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