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就高品质沟通艺术
教育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透着教育,孩子接触最早的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第一次接触集体教育活动是在幼儿园阶段,幼师是孩子的启蒙导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步入小学,吸收更多更优质的知识教育;乃至还会升入初中、高中、大学,接受博大精深的高层次文化。
孩子今年上二年级,小学的家长课堂可以说做的特别好,我们很多家长生孩子养孩子,但很多时候在育的层面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急需更多的养分来滋养自己,所以今天特别有幸听到刘瑞青老师带来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如何与孩子沟通》,从中也是受益颇多!
以将爱心传递下去的广告开场,引发我们每个人深思,没有语言没有刻意的引导,只是身体力行的行动,孩子就看到了眼中,照样学样的模仿着妈妈的一举一动!现将我自己吸纳到的点分享给可以看的到本篇简书的每个人,希望我们都可以在育儿路上陪伴孩子不断成长!
一、语言误区——家庭亮起来“红灯”
1、否定词使用的过多,对孩子潜移默化产生了影响,也慢慢的加深了“不”的行为
2、限制词使用的过多,命令式的口吻只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会自我产生一种选择式回避
3、挑剔词使用的过多,否定语言和无意识的贴标签,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二、“犟嘴”的孩子
1、孩子与家长意见不统一,处于本能反应会想要保护好自己,出现“犟嘴”现象
2、孩子的逆反心理,源于家长过于唠叨
三、合理引导
高情商回复
“妈妈我想去月球上看看“”
“去吧,记得回家吃饭”
A 有焦点就有盲点,把注意的点放在哪一块是至关重要的
B 肯定欣赏赞美
C 学会倾听
D 常说“太好了”
我可以表达愤怒,但不可以愤怒的表达
我可以表达情绪,但不可以带情绪的表达
杜绝你面目狰狞,却满口是爱
E 一致性沟通模式:【自我为前提,而非指责他人】
1、描述事实:当我看到【听到】……
2、我的感受……
3、我的期待……
4、我会怎么样……
F 闭上嘴 迈开腿
相信相信的力量,让我们用心的对待孩子,真诚的学习育儿,塑造孩子的高品质人格,让孩子成为孩子,用积极的生命状态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