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设计——那些专家都做错的“共识”【一】
在这个医检行业浸润了数年,见识了不少三甲医院的专家,他们每次来检查都有一些意见要提,每次提的都跟上个专家提的不那么一致,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自己对某些规范的认知水平也不一样。
这其实给受检带来了很多困惑。
今天在听了几小时的网课后,谢景欣老师把很多条款说的比较清楚,也更贴合实际需要。根据费曼学习法,为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下面就开始把这些误区来阐明一下。
这里主要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设施方面去择重要误区去阐明。
第一误区:手卫生设施等于洗手池。
标准里的手卫生设施不应局限在洗手池的设置上,真正意义上的洗手池需要有上水和下水的设计,但是实际应用中,在核心间操作是带手套的,那么手套其实是不需要流动的水洗的,更多的是消毒剂喷的方式去消毒或者直接更换手套。
另一个用水场景是擦洗工作台面,那这个里面更推荐使用一次性无纺布沾取消毒剂直接清理,这样免除洗涤步骤。
如果条件足够,洗手池也是可以设的,但是不是强制选项,洗手池的设置在生物安全实验室里应放置在实验室出口处,而不是核心区内部,为了保证不把污染带出去的意义而存在。
若是实验室空间不足,可以撤销洗手池,改用手消毒剂,洗眼器用水适合用预装好的压力喷眼装置。没有洗手池不仅省下诸多上下水的设计。也省掉了下水的排污处理设置,成本和空间管控节约不少。
第二误区:气流组织等于压差控制。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气流组织不同于洁净室要求,通常来说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要对称排列,一边是进气口,另一边放出气口,气流在送和回的过程中不交叉,越是排列均匀和简单越是容易控制。
不能使用洁净室的做法去组织气流,洁净室的气流一般是进气口在中央,然后回气口在四周,这样的气流组织形式更容易产生乱流。不利于病原气溶胶的控制。
还有一些地方把气流组织完全等同于压差控制,在缓冲间设置负5帕,核心区设置负10帕,实际上,低于10帕的压差都是不可取的,外面刮风的压差都可能高于5帕,这种设置无异于掩耳盗铃,根本起不到气流组织的作用,所以忘了5帕压差吧,最少梯度也要10帕!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60611/a538f358fb93ea7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