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坚持的一丢丢小技巧
今年年初,网友给我安利了陈一发儿,看了几集录播,果断入坑。
我在斗鱼上订阅了她,所以每次她开播的时候,手机都会弹出提醒。按照以往来说,周一她是不直播的,但是她今天直播了,我看了一眼标题,“三年啦,谢谢大家”。
原来发姐做直播都做了三年了。
看着吃火锅的发姐,“老艺术家”的称号果然不是白来的。我应该跟发姐年龄差不太多,于是我回想了一下三年前我在干什么……好像刚开始搞《边画边聊》……
《边画边聊》,已经是一个好久远的名字了。
这套视频跟我现在写小文章相比,绝对算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东西。我小时候本是一个巨能坚持的人,但在这件事上,我确实有点坚持不动了。
刚开始做视频的时候,我主要是在家待业闲着无聊,正好我也会做视频,所以随便搞一个也没什么压力。而且我那会儿读书少没文化,虽然相比较那些不爱读书不爱生活的人来说还算是有点知识,但那时的我并不清楚自己跟大牛比起来完全就是个渣,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脸皮也是莫明其妙的厚,使劲瞎说也不会觉得有什么负罪感。
后来我为了找素材,不仅加大了读书力度和深度,在写稿子的时候也为了结构能稍微严谨一点开始列提纲,只记得那会儿边上班边找素材边更新,随随便便弄一下就是通宵,加上之前的公司管得很严,折磨得我不得不在厕所补觉。
坚持这种事情,如果硬是跟自己死磕,也不是不行。但如果是为了死磕而死磕,就很可能因为某一次的失败而一溃千里。去年年初我换了工作,离我住的地方特别远,要想继续保持更新,每天就只能睡两个小时了。更新难度瞬间加大,时间安排变得混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弃坑了。
之后零零散散的更新,完全都是我心血来潮。
我本以为这种失败的情况只会在我这种弱鸡身上发生,后来我在看万维钢老师的推送时,也提到过类似的经验。
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本是个物理学家,曾在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做研究员,据说曾在Physical Review Lerrers(PRL)上发过好几篇文章。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是一个理工科研究水平位于世界前二十的高校,而PRL是美国物理学会出版的的刊物。虽然我对这个领域完全不懂,但有消息称,在PRL上发文章需要很强的物理科研水准,所以可以讲万维钢在物理学领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了。
更厉害的是,万维钢还喜欢写作,他在业余时间开通了博客,出版了书,他的文章经常引发大众思考,我就是从他的《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看,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一文开始粉上他的。
这样的大牛人,也不是说就是那种特别能坚持的人。他说他在之前搞物理研究的时候,只能用业余时间写作,时间非常有限。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要写800字,每周至少写五天。他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表格,哪天写了800个字就打个勾,哪天没写就画个圈。就这样坚持了大概四五个月,有一周他没有做到五个勾,就没有然后了。
万维钢说“坚持”就像是“童子功”,一旦破功就等于彻底放弃。
那么到底以怎样的心态才能坚持呢?万维钢特别爱讲这么一句话,“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什么意思?简单说,这像是最近上映的《蜘蛛侠:英雄归来》中的一个桥段,蜘蛛侠被压在一堆废墟之中,他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和另一半蜘蛛侠面具,就想到了自己不是彼得·帕克,而是蜘蛛侠,于是他拥有了力量,使他从废墟中挣脱出来。
相信对万维钢来说也是这样,不然他不会把“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一直挂在嘴边。如果他只是为了坚持写作而坚持写作,那他就很难坚持下来。但如果他是为了让读者读了我的文章后能够变得更好,他有了一个使命,这个使命就会让他坚持下来。当他拥有这个使命的时候,他就不是他了,而是“比自己更大的那个东西”。
记得刚开始迷恋陈一发儿的时候看她的一段视频采访,陈一发儿就讲,她做直播,是要对观众负责的,要让观众开心,要让观众学到知识,正所谓“文以载道,播以载道”。她说如果说得膨胀一些的话,当观众有不好的想法的时候,她还想去纠正他,会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和道理讲给大家听,希望获得大家的认同,从而改变一些人的想法。
犹太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讲过这么一段话,是评价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论中“自我实现”部分的。他说“自我实现是个无法瞄准的目标,因为你越是追求它,你就离它越远——自我实现,其实是自我超越的副作用。”
直播界一茬接一茬的网红,过气了就过气了,而如今发姐直播三年红了三年,而且越来越火,粉丝越来越多。大家喜欢听她聊天,喜欢看她的邮件环节,喜欢她的心灵暴击。
正是因为发姐希望她的观众能够通过她变得更好,所以她才能不断坚持,不断超越自己。所谓的“红”,所谓的“坚持”,不过是她成为“比她自己更大的那个东西”的副作用。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样,相比较更新视频而言,我后来坚持每隔一天发一篇文章,就要顺利许多。即使中间偶尔也会有段更的时候,也不至于就像是“童子功”一样,只要一不坚持就要一溃千里。
公司有一个大哥,经常在我的推送里留言。今早开会的时候他跟老板讲,他很喜欢看我的文章,能够让他自己产生思考,搞得我极度不好意思,害羞地埋下了头。但是,这实际上就是我能够持续阅读持续更新的动机。我读到很多东西,我希望能够通过文字的方式,把我觉得好的观念和道理传达给大家,我觉得这么做很有意义,于是我成为了“比我自己更大的那个东西”,坚持反而成为了副作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直看我推送的小伙伴应该记得,我之前有介绍过要想坚持就要“专注当下”,不要在所做的事情外多加一层别的意思。这种思想来自梁漱溟对《论语》的解读。那么“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是不是在所做的事情外多加了一层别的意思呢?
作为“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的补充,我个人的体会和理解是,“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是一种做事时的态度,而不是做事的目标。如果是把“成为更大的那个东西”当成了目标,就很可能就会因为自己跟目标水平相差太远而产生挫败感,最后放弃,变成了所谓的“在所做的事情之外又多加了一层别的意思”。
正因为我想要成为“比我自己更大的那个东西”,我才要去坚持去做。而是不我选择了某种坚持之后,再想着成为某个更大的东西。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变成“犟”人,万维钢就不会在物理上死磕,陈一发就不会在建筑设计上死磕,我也就不会跟自己的健康和睡眠死磕。
如此说来,关于坚持最重要的一点用“比自己大的那个东西”的态度去做“当下的事情”。
以上就是有关坚持的一丢丢小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