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本大学退学复读的老陈,还是考上二本学校…..
相信看我的文章里的人都知道我经常提到的那个老陈,而现在呢他回去复读一年之后,也算是不负期望,从二本中爬升到二本头。可我脑子里却蹦出来一个疑问用这么两年的时间去换取一个更好的学校到底值不值得呢?或者说像我们这些人还能通过高考得到和以前一样含金量十足的学位吗?
各大媒体也在大势宣传“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现象,而现实也确实如此。改革开放四十年间,造就了4亿左右的中产阶级,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分配也越来越像正态分布函数那样。还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个邻家女孩,同我相同岁数,和我上同一个小学,后来她爸爸赚到一些钱,搬出了我们的社区,去到一个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社区,她成绩似乎也一般,可家里能用钱买来更好的学位,让她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去学习。而我呢,只能跟着国家的普及教育而走,分配到一个学习环境很差的初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会更着其他人而走,顺利初中毕业,去读读中专,或者去找一份工作,可后来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
说了些自己经历,再讲回来,其实可以发现,钱却是可以买到学位,买到地段,甚至买到成绩,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可我却觉得这是一种社会开始尊重产权的现象,只是用了一些不太完善的方法,毕竟我们并没有完全把计划经济和无产阶级的思想完全从我们的脑子里清除。现在有了钱的中产阶级,越来越重视学位房,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房子在政府的号召下成为了一种国民的刚需,也成为一门稳赚不赔的买卖。可中产阶级的生活也不好过,他们也背负的巨大压力,身负几十年才能还的房贷,还有孩子的教育,家庭支出的各种账单,这也让他们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缓冲带。说到底,大多数中产阶级已经陷入中产阶级收入陷阱,如果发生经济危机,这一波人会是最先倒下的人。
讲回我最初的问题,其实会发现何必再用两年的时间去消耗中产家庭里的不多的资源呢,而且现在高考能带给我们这些人的保证也会将变得日益缩减。更加要命的是很多人误以为只要上了大学,以后的工作就会有保障,有了证书以后能在社会在更好的竞争,从而几年里都在沉迷于安乐。
那么,我们这些来自二三线城市的中产家庭的孩子,靠自己有什么方法,能留在大城市生活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