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大救援
1
今天在沙漠某场地做物探工作,中午在现场吃了工作餐。
因为天气炎热,准备小憩一下再工作,就和同事聊起了沙漠中的小动物。
说起了蝎子,他洋洋得意的说,我天生不怕蝎子,蝎子蛰到我虽然会痛,但是不肿,也很快就好了。
我也被蝎子蛰过,那感受至今想起来都感觉火辣辣的痛,他竟然不怕蝎子蛰,确实让我很惊奇(这个当饭后闲聊天,真实程度有待考证。。),一脸崇拜的望着他。
(上图来源于新浪看点,作者大河乡土影像)
我讲我以前曾晚上捉蝎子的时候,扑通一下掉井里了,幸亏是老井,井口大,又不深,虽然有点水,刚没到脚踝。
看着高高的井壁,还有悬挂在天上的月亮,我平生第一次喊出了“救命”两个词。。
这时,正好我的同学也在附近捉蝎子,听到后,跑过来拿一根较粗的树杈伸到井底,他拉着我,我同时接力井壁,最终算是从井里爬了出来,好一阵感谢我的这个同学,这是救命恩人哪。
现在想起来,当时掉井里后,捉到的蝎子竟然没有来蛰我,算不算以德报怨呢。
俺后来再也不捉蝎子了。
2
他接着掉井的这个事情,讲,这个不算啥,井浅,井口又宽,如果那种比较小的井,就很难救援了,接着就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
前几年,河北某地发生了一件挺轰动的一件事,这件事怎么开始的呢?
有两个小孩在某果园里面嬉戏(农村娃都比较野),而果园有一口废井,再上面放了一块三合板防止意外发生。
这两个小孩觉得三合板软软的挺有意思,就在上面跳呀跳,你跳罢来我来跳,突然,一个小孩趁另外一个小孩跳的时候,将三合板瞬间抽走,另外一个小孩直接就顺着井口掉了下去,而此时他的双臂正上扬着。
这一下子村里就轰动起来了,这得了,小孩都掉井里了,尝试后发现井直径太小,根本容不得人下去,井又那么深,接近30米呢,将绳子丢下去,他也出不来,卡在那里了,井底又有淤泥,把身体近一半都陷进淤泥里了(现在想起来,幸亏下面是淤泥,要不孩子要么受伤,要么性命堪忧呀)。
这下大家急了,活生生的人在下面,满村的人找不到救援的办法,就赶紧报了警,等警察赶到后已经两个小时后了,此时该事件已然上了媒体,孩子的命运揪动着大家的心。
警察现场了解踏勘之后,发现这个事情确实有点棘手,联系了消防官兵(好像救援这件事,消防哥哥更专业呢),现场讨论协商后,决定采取开挖的方式,要把这个小孩尽快救援上来。
这口井虽然小,但是深,如果要救援到小孩的话,就要挖到30米深。
我插了一句,这么深,不可能直上直下挖呀。
他说,那当然,得挖出个30米直径的一个大坑,逐渐挖深,逐渐缩小,最终挖到井底,讲小孩救援上来。
这得多大的挖方量呀,上哪找这么多挖机来进行挖掘呢。
媒体将此事报道以后,很多人都在关注,听说需要挖机,大家都自发的前来帮忙,一下子来了30多辆挖机,但一下子怎么安排呢。
大家就听从警察和消防员官兵的指挥,轮流开挖,保证速度和准确度。此时,已然五个多小时后了,小孩因为体力消耗,加上夜逐渐深了,竟然在井底睡着了。
(上图来源于网络)
在逐渐挖深的过程中,为了防止井壁突然倒塌,每挖一段,就切断上方的井壁。为保证井壁切断的时候,杂物不掉落井底,砸伤小孩,每次起吊前都会将一块打了很多小洞的钢板嵌入切缝,然后再起吊抬走。
随着逐渐的挖深,大家意识到30米直径的挖坑可能不够,需要继续扩大后才能继续作业。
就又调用了挖机,扩大了挖坑的同时,将挖坑分阶,这样下面的挖机将土挖出的同时,上面的挖机接力,将土送出大坑,逐渐深入,逐渐接近井底。
哎呀,挖这么深,不会有地下水吗?
这个地方的地下水深着呢,约莫55米多哩。
夜色深沉,周围静悄悄的,除了挖机轰隆隆的轰鸣声外,就只有仍然关心着孩子的警察、消防官兵一直坚守,还有一些同样揪着心的群众坚守着,当然还有最关心孩子的他的父母。
一直支撑着大家的,是希望!
3
终于,连夜作业的师傅们快挖到了井底,为了孩子的安全,大家停止了作业。
消防官兵们上前,已经可以看到小孩了,但是小孩两手还是卡住,无法动弹。
逐渐降低了井壁,几乎可以将孩子抱出的时候,怎么还是出不来呀。
原来,井底的泥浆将小孩团团围住,出不来,动弹不得。
消防官兵们此时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水枪向泥浆里灌水,稀释泥浆,这样就可以顺利救出小孩了。
他们一边插入水枪的同时,一边询问小孩是否碰到腿或者脚,确保不会伤到他。
水逐渐灌入,都漫出泥浆啦,终于,将小孩从井底救出来了。
因为井底淤泥的原因,小孩并没有受到多大伤,手臂有些擦伤,还有就是举的太久,一时放不下来。
大家一下子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还有小孩父母喜极而泣的抽噎声。
孩子妈妈抱住孩子,嘴里喊着,叫你贪玩叫你贪玩,扬起了手,似乎要打他,最后却变成了轻轻的抚摸。
最后,大家干脆好事做到地,又将这个大坑回填起来,这下子果园的主人不愁自己的果园里多了这么大一个坑,咋办哩。 当然,这口井是没办法回复啦。
4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又得顶着大太阳,继续干活啦,有点期待他明天还会讲些啥故事呢。
(因为是转述,故事的内容和严谨性有待考究,大家当故事来听啦)
(欢迎关注公众号:明珠湖畔,里面有作者“流浪的北”更多文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