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不好跑,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儿不够

2018-03-21  本文已影响22人  华耀红光
石家庄万达广场

一位朋友在某央企工作,负责做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其日常的工作是穿梭于各个政府部门跑项目许可,可以说阅尽官员无数、受尽世态炎凉,他说有时为了堵上一个领导,说上一句话,在走廊里一等半天是常有的事儿,感觉自己的工作很卑贱。

同时他也感叹,这也怨得不得别人,关键是自己所在公司没有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你看人家万达广场,“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多牛逼,不是公司到政府门前排队,而是政府到万达公司门前排队,只要万达能点头,所有的手续政府人员来办。

朋友在感叹,朋友羡慕的万达公司其老总、曾经的亚洲首富王健林也在感叹,“政商关系在中国是个比博士后还高的学问,而‘远离政府’太假了”。

这从另一侧面说出一个基本事实,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商业组织,你不可能不与政府打交道。在中国是如此,在美国也是如此,公司小的时候可能还好,企业足够大的时候一定少不了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无论你是开一家公司,还是启动一个项目尤其是实体项目,肯定少不了这三重关系:

一是法律底线。你再怎么做也不能违法吧,这是你行为的底线。你所有的行为都在法律划定的框架内,一旦违反就会有公权力部门来收拾你,当然这方面,你也有“法无禁止即可行"的自由。

二是市场监管。工商、税务、城管等等,但凡做生意的都少不了与这些部门打交道,大小生意皆如此,监管的依据的是各种政策法则,这方面多了去了。这一类的监管是普适的性的,一般不特针对某一行业。

三是行政干预。往往对某一行业采取的短期而生硬的干预,有时被也美之名曰产业政策,这也是很多经济学家争议最大的地方。其具体表现形式很多:有计划指标、补贴、特别许可等等,直接的、间接的都有。我们在新闻里经常看到或听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说法大抵指是这方面。

公权力就象空气,弥漫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所有空间。反过来,企业的发展也是公权力部门的政绩,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投产,某种意义上也都可以称之为”政府政绩“之一。

经济发达,社会稳定,这肯定是国家治理和政府管理的成效呀,所以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不与政府发生关系,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既然都是公权力或政府服务的对象,有轻重缓急,远近亲疏的也很正常。从“政绩”的角度来考虑,你的产品或模式有独特性,能带来的社会溢价大的当然会大受欢迎,有如万达广场项目。如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谁干都一样,有的是人干,干也差不多,你受到点冷落也不奇怪,有如我朋友那样所跑的能源投资项目。

政府对你的态度的如何,取决你你创造的价值和影响力,而你创造的价值如何,取决你的你为多来客户服务和带来价值,而带来的价值的前提一定是你有核心能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一些独特的别人短期内学不来、偷不走的能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们来看一下公认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超越产品和市场的一种组织能力,当一个企业可以用它的核心竞争力来去协调他的技术、知识和各种资源时,这个企业就能产生出核心产品,这些产品就可以撑起一块业务。

如果来识别核心竞争力有三个标准:

1、企业的产品是不是能够给客户带来明显的、可以感知到的价值;

2、企业的产品是不是充满差异性,别人完模仿不了;

3、是不是可以帮助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进入到不同的市场。

概念来自于普拉哈拉德与加里*哈梅尔,引自《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可以说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好产品,可以是持续创造出好产品的能力。例如,万达广场之所以这么火,一是一个好产品,二是可以帮企业走进不同的市场。

《为什么万达能成各地的香饽饽》一文中说:“但凡拥有万达广场的城市,都深切知道:万达广场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地产项目,而是直接嵌入公众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是直接改变了数以百万计居民的城市生活。在这种背景中,一定程度上说,万达拿地不是找上门,而是被送上门。”

那么如何培育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王健林在谈到自己万达的商业模式时曾总结出来过三点经验:一是敢闯敢试,二是创新求变,三是坚持到底,其中的创新求变是关键。

我认为好的商业模式不是设计出来,而是演化出来的,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虽说前人的思考是后人的阶梯,但能否走得上去看还看能力和机遇。

总之,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是平庸的企业,也是被人看不起一企业,做企业如此,做人也如此。

为打造核心竞争力而努力,认识到这点很重要,没有这个你会走不快,也走不远,而且走得(心)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