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那些事儿(三)-----常见垃圾回收算法

2017-01-03  本文已影响19人  evil_ice
一,如何判断对象是可回收的对象?

通过可达性分析(Reachability Analysis)来判定对象是否存活的.
这个算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一些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接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Java语言中,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主要包括下面几种: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JNI(即一般说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二,如何判断对象是死亡的?

即使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不可达的对象,也并非是“非死不可”的,这时候它们暂时处于“缓刑”阶段,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如果对象在进行可达性分析后发现没有与GC Roots相连接的引用链,那它将会被第一次标记并且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当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虚拟机将这两种情况都视为“没有必要执行”。

如果这个对象被判定为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那么这个对象将会放置在一个叫做F-Queue的队列之中,并在稍后由一个由虚拟机自动建立的、低优先级的Finalizer线程去执行它。这里所谓的“执行”是指虚拟机会触发这个方法,但并不承诺会等待它运行结束,这样做的原因是,如果一个对象在finalize()方法中执行缓慢,或者发生了死循环(更极端的情况),将很可能会导致F-Queue队列中其他对象永久处于等待,甚至导致整个内存回收系统崩溃。finalize()方法是对象逃脱死亡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稍后GC将对F-Queue中的对象进行第二次小规模的标记,如果对象要在finalize()中成功拯救自己——只要重新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建立关联即可,譬如把自己(this关键字)赋值给某个类变量或者对象的成员变量,那在第二次标记时它将被移除出“即将回收”的集合;如果对象这时候还没有逃脱,那基本上它就真的被回收了。

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FinalizeEscapeGc{
    public static FinalizeEscapeGc SAVE_HOOK = null;

    public  void isAlive(){
        System.out.println("yes, i am still alive:");
    }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super.finalize();
        System.out.println("finalize method executed!");
        FinalizeEscapeGc.SAVE_HOOK = th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Throwable{
        SAVE_HOOK = new FinalizeEscapeGc();
        SAVE_HOOK = null;
        System.gc();
        Thread.sleep(5000);
        //第一次逃脱
        if(SAVE_HOOK != null){
            SAVE_HOOK.isAlive();
        }else{
            System.out.println("no, i am dead:");
        }
    
      //第二次没有逃脱
        SAVE_HOOK = null;
        System.gc();
        if(SAVE_HOOK != null){
            SAVE_HOOK.isAlive();
        }else{
            System.out.println("no i am dead-------------");
        }

    }  
}

备注:finalize()介绍

三,垃圾回收算法
1,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首先标记处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标记--清除是最基础的收集算法,后续的收集算法都是基于这种思路并对其不足进行改进而得到的

2,复制算法

该算法是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当这块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每次只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

3,标记---整理(Mark-Compact)

该算法的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 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想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B,算法应用
主要应用老年代垃圾回收

4,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商业虚拟机的垃圾收集都采用"分代收集"算法,主要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内存划分为几块.一般把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根据不同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
在新生代中,由于每次垃圾收集时都会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那就选用复制算法.
在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效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或者"标记---整理"来进行回收

参考<<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 第二版 周志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