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太随性吧?
今天把《王阳明心学》读完了,本来说的第二遍读慢点,可是不知不觉又快起来了,以至于读完了,还有点回不过神来。
心想,就这样吧,毕竟不是一会半会就能弄明白的,感觉印象依然不是整体的,而是支离破碎的。
于是决定还是先读读原汁原味的《传习录》,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王阳明的心学影响力对外比对内大多了,感觉好可惜。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对这么一个伟大思想居然没有重视起来。也许真的如有的读者评价的那样,现实的中国人大都去挣钱去了,少数人的呼吁早已淹没在喧嚣的人群里,没有回声。
正因为如此,人的灵魂已跟不上只顾迈步前行的身体,所以《王阳明心学》提到有统计数据说,中国14亿人,各种精神疾病的人竟然达到了一亿多人,其中抑郁症三千多万人,焦虑症5千多万人,读到这个数据时,我还是很震惊的,想想各种各样的有关人走向极端的报道比比皆是,真是不知该说什么了,心里一片茫然,又很沉重。
于是,决定换本轻松一点的书看看,到微信读书了里一翻,仿佛天意一样,《黄渤:做一个有趣又高情商的人》
书的扉页上左上方这样写道:
黄渤为什么这么火?
黄渤说了哪些有趣又高情商的话?
黄渤为什么如此讨人喜欢?
左下方,字又小一些:
有趣有料有深度
走进黄渤的精彩世界
读这本书,我不停地被黄渤的化尴尬为欢笑的机智有趣,体谅别人,抬高别人,也不贬低自己的幽默逗乐了。选几个给简友们分享:
一,黄渤被邀请作为《娱乐百分百》的嘉宾参加录制的时候,现场的气氛很是热烈。被粉丝叫错了名字为黄浩。
主持人罗志祥诧异地说道:“黄浩?是黄渤老师吧?!”
这个时候,粉丝显然意识到自己叫错了偶像的名字,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但是,黄渤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对粉丝说道:“哎呀,一看您就是崇拜我很久了,其实我以前的名字就叫黄浩。”
听到黄渤的话,台下响起了掌声,台上的那个粉丝也激动地看着黄渤。
二,培根曾说过:“即使是真诚的赞美,也必须恰如其分。”
无独有偶,一次黄渤参加《超级访问》。
戴军问:“黄渤,你觉得姚晨和闫妮两位女演员,谁更漂亮?不许说她们都漂亮这种大俗话。”
黄渤看看姚晨,又看看闫妮;看看闫妮,再看看姚晨。
戴军不解地问道:“你都看好几遍了。”
黄渤故作惊讶地说道:“每次看都有新的发现。”
本来是戴军丢给黄渤的难题,最后被黄渤机智地化解了。黄渤的动作和说的话无不是在表明,每一次看都会发现闫妮和姚晨新的美丽的地方,这回答既能不让自己陷入两难的抉择中,又委婉地肯定和称赞了两位女演员的容貌。
还有一次,黄渤被邀请去参加《鲁豫有约》。鲁豫问道:“你现在可以啊,很火啊,是吧?”
这个问题有点儿难回答,说自己火吧,会被人说骄傲;谦虚一下吧,又是“傲娇”。这时候就体现出黄渤会说话了。
黄渤:“那肯定是火,你想都能坐在这儿跟鲁豫聊天了,那还不火吗?”
一句话,说得鲁豫心花怒放,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这本书还讲到大文豪逸闻趣事,重温一下:
三,巴尔扎克是著名的大作家,然而早年的时候,他的生活并不宽裕。
有一天晚上,他睡觉醒来,发现有个小偷正在翻他的抽屉,他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小偷被吓了一跳,接着奇怪地问道:“你笑什么?”
巴尔扎克说道:“真是太有意思了,我白天翻找的时候一毛钱都没找到,你在黑夜里还能找到什么呢?”
小偷自讨没趣,生气地转身就要走。
巴尔扎克笑着说:“请你顺手把门关好。”
小偷嘲笑地说道:“你家徒四壁,关门干什么啊?”
巴尔扎克幽默地说:“它不是用来防盗的,而是用来挡风的。”
四,马克·吐温就是一个非常擅用夸张式幽默的人。有一次他外出,因为火车开得很慢,让他很不满。正好遇到列车员查票,马克·吐温便递给他一张儿童票。列车员很生气,说:“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还看不出您不是一个孩子嘛!”
马克·吐温回答说:“我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在买票上车的时候是。”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火车开得太慢的不满。故作蠢言,夸张到极限,远远超出了现实,然后产生了奇妙无比的幽默效果。
六,回到黄渤:
有一次粉丝问道:“渤哥,除了你家,哪里偶遇你的概率最高?”
黄渤留言道:“心里。”
粉丝问黄渤道:“渤哥,你在这个看脸的世界仍然能生存得这么好,是怎么做到的?”
黄渤幽默地说道:“倒着走。”
崔永元知道黄渤有三个绰号,于是见到黄渤就问:“听说有不少人骂你,甚至还给你取了不少绰号。”
黄渤说:“对,其中还有一个绰号是骂我的,而且很难听。”
崔永元问道:“什么绰号?”
黄渤说:“实在太难听,我不好意思说,怕侮辱你!”
崔永元笑着说:“没事,我不怕被侮辱!”说着,做倾听状。
黄渤故作愤怒地说道:“这绰号太侮辱人了,今天我来有人喊我崔永元,太气人了,我心说你才是崔永元呢!”
黄渤机智地铺垫了这么久后抖出来这么一个大包袱,观众们听了瞬间哄堂大笑,崔永元一时之间有些蒙圈,之后也笑弯了腰。本来黄渤是被崔永元调侃,但是他却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将崔永元堵得说不出话,这种“改名换义”显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我也笑嗨了。
自创:最近老碰上喜欢骂别人“大傻x”之类,是不是可以回:说谁呢?你是在自报家门吗?可你多精啊!
能恰如其分地赞美别人,做到风趣幽默。或是怼回,不仅需要做人有趣,更重要的还是要懂心理学,有洞察力,有气度和智商,感觉很向往,自己却难以学会!
比起《王阳明心学》《传习录》,是不是读这种书,更轻松快乐,这一轻松不得了,要把写黄渤幽默风趣的书读到一半了。
我是不是很肤浅啊?读书时,我常常有两人在打架,再加上我的好奇心重,总是看到一本书就想赶紧看看,所以我的微信读书里的书架上有500多本书,没读的412本,刚开始读的24本,正在读的8本,已潦草读完的80本,还不包括我读完直接删除的。
就这还是最近一直都在翻看正在读的书,再做清理。
我这样读书,大概太随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