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究竟要怎样活着?
蜜友说,“很多次我从北京的地铁站出来的时候看着密集的人群都会悲凉地觉得自己如蝼蚁般。”
事实上,在我看来,三十多岁已经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蜜友即使是蝼蚁,也已经是蚁王了。
无独有偶,和身边的朋友交谈时,内心或多或少地流露着这样深不见底的悲凉和无法言说的无奈。
而这悲凉和无奈来自何处?我隐约觉得这似乎是这个时代普通人物的通病,但是这病根生在何处?无穷无尽的压力?无休无止的欲望?抑或不为人知的苦楚?
或许兼而有之吧。
只是,我们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才能填补内心深处那深不见底的黑洞?
幸福的?可是幸福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是不是到达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的顶端才能算得上幸福呢?
可是,谁的人生没有遗憾呢?这个金字塔似乎又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即。
那,究竟要怎样才好呢?
我仔细观察过我身边那些活得幸福感很强的人,我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欲望少。
不得不惊叹于先贤圣人们的智慧,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悟出了这样的人生智慧,“知足常乐”!不贪不痴,感恩和珍惜眼前拥有的,得不到的不去强求,不去纠结。
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身在复杂官场,却能洁身自好,不汲汲于名利,不去乱应酬混圈子,闲暇时间便舞文弄墨,与花草为友。这些年来,每次交流都如吹到江上之清风,看到山间之明月。
二、懂得爱自己
记得曾经在《三毛文集》里到一篇文章,一个因为工作爱情和生活不如意,从而对生命不再留恋的女孩给三毛写了一封信,三毛回信希望她给自己买一身漂漂亮亮的衣服,换个美丽的发型,把家里好好清扫一番,到家居店买上一些心爱的家居装饰,等做完这一切再去想关于死的事情。
我不知道女孩照做了没有,一个已经对生命绝望的人是否还会有爱自己的能力呢?
我一个朋友,工作不差,收入稳定,在这个城市里应该是中上等收入水平。可是抱怨成了她的生活常态,每次聊完天内心都被她带得灰暗了。
再看看她个人吧,从来都是不修边幅,不注意个人形象和装扮。100多平米的家居里没有一处能看出整洁,每个房间里都是乱糟糟的。
一个不在意自己的人眼里怎能装得住美好?
三、有持久而深远的爱好
如果说五味杂陈的生活普通一口深井,那持久而深远的爱好就如同一汪流动的清泉,源源不断地为这口深井注入能量,补充新鲜的源泉,让生活不至于枯竭,灵魂不至于干瘪。
它是精神的寄托,心灵的依傍,生活的支撑。
这爱好可以因人而已,它可以是阅读,可以是画画,可以是钓鱼,可是是运动,也可以是打麻将……
隔壁的老汪叔叔六十多岁了,女儿远在北京,老伴儿潘阿姨退休后也没闲着,忙着做大买卖,我看叔叔每天的生活就是照顾照顾阳台上的花草,细致得像照顾孩子一样。其余的时候大多是骑着他的有些年头的大杠自行车去钓鱼。
叔叔人很和气,总是见他微笑着,满脸的宁静与平和,没有一点戾气和留守老人的孤独无奈。
从那时常的微笑里,我看到了老年人心灵有所依傍的幸福。
四、心思单纯,善良
就如不谙世事的孩子,他们感受更多的是无忧无虑,是简单的快乐,是单纯的幸福。
据我看,心思纯良的人即是如此:不嫉妒,不愤恨,总是看到别人的闪光点,看到世界的温暖与美好;不算计,不阴险,用一颗坦诚的心去和这个世界交流。你简单了,这个世界就不复杂了;用平和善良的心去和这个世界拥抱,做好该做的,不推诿,不卑微,不谄媚,换来的也是这个世界给予的种种善意和体贴。
你看,普通人就这样简单地生活着,便有普通人的美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