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
前几天我在抖音看了一个视频叫《在加拿大是怎么一点点变土的》,讲的是主播来了加拿大5年后对穿搭的反思,她从一开始每次出门精心打扮,到现在在普通超市买衣服。这让我想起女性主义的一些议题,比如社会通过一套系统和机制,让人习得“男”和“女”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一致的性别特征,并接受性别角色。就像有句话说:“社会性别是我们每个人不断地‘表现社会性别(doing gender)’而得来的产品。”
因为室友的性取向关系,我也在想一些关于性别的事。室友经常说:“你们直女”,并对我说她大多数朋友都是男的,不会为一些我的烦恼而发愁。我觉得她这样说看似跨越了性别界限,其实还是遵循性别二元对分,还是强调了性别的界限。我之前看一个理论说,人们把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作为同义词或者反义词,看似清晰的区别却模糊了两个词的相同点——它们都是一时的形态,其实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概念。引进了gender概念的同时,反而确保了sex的自然地位。我觉得人们对这些概念的争执,也正说明即使他们意识到性别是构建的,还是执着于生理差异。
室友讲的一件事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她说她弟弟在加拿大留学时候,不让女友穿得和其他留学生一样贴身和暴露。我心里闪过很多话题,比如穿着时尚对留学生混入圈子的作用,留学生到底是出国才开始执着穿Lululemon这些衣服的,还是本来就喜欢这种文化才出国,紧身运动裤对女性是解放还是加剧男凝。当然也让我想起一点别的事,如果她女友单身,就不会有这些管束,也不会有个人指手画脚。很多女人都在进入一段关系后,变得更加卑微。之前看一个理论说有的性别歧视问题在女性进入一段关系后才会体现,而让女人进入一段关系的机制,正是社会安排的。
上周我去超市时候看到好多华人女生特别瘦,特别白,穿得很漂亮,和前面提到的视频里作为反面典型的一样。我就在想,好像东亚的那种规训,会跟着我们很久,不会几年就消失掉。我碰到过很粗鲁的男同学问我,是不是在找富二代男友。他随父母很小就移民到了加拿大,按照道理说不会这么想,但他确实保存着那些文化糟粕。刚开始认识他的时候觉得他很阳光积极,后来他说他觉得很多女生出了国就非常开放,让他很不满意。与此同时我发觉他不断向不同女生求爱,而他希望他女友保持传统,也就是三从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