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意识的重要性
今天就期终考试了,昨天排了考场座位号;今天一早又在微信群叮嘱了考试注意事项。6:35分准备出发去学校,突然进来电话:这么早,谁的电话呢?
我接通了:是曦的妈妈。
“ 木 易 老师,我早上喊曦起床去考试,她死活不起来”妈妈哭着说。
她说:“她不考试,怕考差了被老师说。”
我很诧异:“昨天还好好的呀,没有任何不想考试的征兆,怎么?…”
“我好说歹说,就是不去,看着我表现的还很冷漠。我气急了真想拿皮带抽她…”。这是一个束手无策的妈妈。
我说:“你让她来考试,考不好,我保证不会有老师批评她,可好?”…………
“好的,老师。我上班都要迟到了。这个孩子就是不懂事。她说她不想学习,好累。我跟她说妈妈还不想上班呢,你怎么不知道心疼一下父母呢?我说你看你爸在外面干活晒的都脱皮,可是她却说’这跟我考试有关系吗’?气得我我………”妈妈哽咽着。
最终孩子还是没来考试。我的心情一天都很沉重:这已经是班里第二不想上学不想考试的孩子了。
曦即便在学校,也是上课睡觉,作业不写。因为疫情的原因,老师也不敢怎么管,只能看她睡觉时把她喊醒,只能这样了。
原本我认为,我教的学生应该会越来越优秀,因为我觉得现在家长会越来越重视教育,家庭条件也比过去好不少,孩子们应该是会一届比一届更厉害的。
然而,我错了。从初一接班到现在两年了,这两年里,我使出了浑身解数:初一的时候抓习惯、促养成,用以前学哥学姐的事例为示范激励他们,大小节日、寒暑假都会布置一些有助于他们成长的德育任务,孝顺父母、学会感恩也是我平时经常渗透。一是想让他们能有仪式感,二是想着让他们能在执行中有所思有所悟。但是,两年来,感觉收效甚微: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到我想要的地步:他们团结但并不紧密,他们学习但并不刻苦,班级学习风气一直不温不火,没有拧成一股绳,缺少上进的精气神。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像曦,就是因为太迷游戏了,很羡慕不上学了的某某,觉得他天天在家打游戏很舒服,这才是快乐的人生,厌学情绪与日俱增,最终结果:可能又会多了一个辍学者!
心里一直在找答案,是我做错了吗?在读到王晓春的《跳出教育看教育》72节:建立“教育生态”意识,我觉得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王老师说:教育生态就是孩子所在的那个环境、道德氛围和心里氛围,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不是单独的某个人在起作用。
一个班级需要这样的综合氛围: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班级风气、学习氛围及学校风气等。不是老师经常说些励志的话、说大道理、搞些主题班会就把孩子教育好的。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和他的家族及周遭环境有关联,这就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生态。而初中是小学的延续,小学六年的学习教育生态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我们常说“勤快父母多懒儿”,不是勤快变懒,而是家庭给孩子营造了“懒”的氛围。是啊,常常家长们跟我说:我不惯他呀,我对他很严的呀。其实呢,在家庭平时的氛围中无意识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孩子“懒”的恶习。
就像曦一样,妈妈说不惯她,但是在家庭教育的环境里,无意识给孩子传达了“家里唯我老大”,潜意识里就有惯她溺她纵容她,以至于到了今天不可收的地步。
我也知道,我现在的班级就是缺少一种氛围,老师以身师示范,学生不买帐,依然我行我素;靠班主任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确起不了可以逆转的作用,需要家庭、学校等综合方面一起去努力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