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简友广场

《火影忍者》引发思考:我们该不该追求别人的认可

2023-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浅梦长大

文/浅梦长大

    今天重温《火影忍者》到第20集,刚好是主角鸣人等人完成了波之国的任务,其实从一开始主角就一直强调:要变强,要获得全村人的认可,成为火影。似乎每个忍者村的少年,特别是拥有特殊血统或是特别经历的少年,都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小时候的我看到这些“梦想”,我会觉得很热血,因为在大多数小孩子的眼里,英雄就是这样的,一步一步变强,被所有的人尊敬,而我们小时候,也很希望得到这种认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家人,老师或是朋友的认可,都让我们觉得这就是“努力”的方向。如今过去二十多年,当遇到的人越来越多后,对你提出的要求就越来越多,再次看到《火影》里白甘愿为再不斩牺牲,到死还是觉得自己能够作为再不斩的武器,就是自己存在的意义时,我不禁思考:我们该不该追求别人的认可?白的死似乎告诉我答案,但是我却还是会为这样的故事而动容,我又觉得或许答案或许不那么简单。

    没错,今天我想讲的是这次任务中反派“白”与“再不斩”的故事。

再不斩与白

    其实这也是个关于羁绊与救赎的故事。“白”是个拥有血继限定的人,这是一种会通过血缘关系传承的能力,这种能力往往会带来战争与灾害,所以人们往往对它充满仇恨和恐惧,而年少无知的“白”在无意间使用了这种能力,母亲多年来隐藏的秘密被发现,使得他们原本在偏远村庄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被完全打破。最先发现这个秘密的就是白的父亲,看着父亲在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后还联合村里的其他人准备杀了自己,当时的“白”眼神充满了无助,这是个被亲人以及全村背叛的少年,最后也杀死了那个茅屋里准备被对自己痛下杀手的村民们。而这个时候的“白”遇到了“再不斩”,遇到这个从小就在忍者学校接受残酷甚至没有人性教育的男人,为了晋升,为了毕业,他必须在考试中一次又一次杀害自己的伙伴,最后他的野心越来越大,他选择叛变。或许他会选择留下“白”,是因为他在叛变失败后需要力量,所以看中了“白”的能力,但是在他们望向彼此的眼神中,我总觉得那是一种孤独治愈了另一种孤独,他们在彼此眼中都看到了自己渴望的认可与在意。

    好像一直以来我都会为这种互相救赎的故事感动和动容,然后就会幻想自己生活中也会出现那么一个救赎自己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幻想吧,因为每个人心中总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孤独。年少时候的我就想,我的经历也没故事中男女主角那么惨,你只要稍微努力一点,你就可以救赎到我啦,怎么你就半途而废呢;然后再长大一点吧,我觉得我足够强大了,我也可以去治愈你,可是你怎么似乎就不太信任我呢?再后来尝过一些苦头,觉得小说的里的男女主角虽然经历特别特别惨吧,但是也是那么那么幸运,怎么就刚好遇到那么一个奋不顾身的,非你不可的人呢。选择一个人就孤注一掷,而孤注一掷后也恰恰得到了对方的同样的回应,可现实往往是当你不断追求别人的认可时,最后发现你们俩要搭的下一班车竟是不同方向。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一段人际关系在朝着我原先失败的人际关系那个不好的结局方向走的时候,我试图阻止,尽管我之前很小心翼翼地阻止“太过于在意对方的看法”这种想法在两个人之中产生,但它还是会产生且相互作用着,所以我不断地告诫自己,做着反常的事情,例如不要特意讨好,不要太过于操心对方的事情等等,但是我清楚知道自己刻意做这些行为比关心操心别人更让自己疲惫,更不开心,但我想这就是改变,改变总会带来痛苦,我最后甚至于告诉自己要自私一点,结果呢,这场关系还是失败告终,最后我的想法变成了:我不相信性格能改变,人能改变,你不会改变,恰恰别人也不会改变,我变得不信任人际关系。

    当然我并不支持“完全不需要追求别人认可”这种观点。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复旦教授沈奕斐她曾经这样说过,“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讨好别人的状态,但这并不代表你就是讨好型人格。我们讨好他们可能会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ta的权利/权威高于你;二是你有需求无ta;三是出于爱的本能我们会去讨好。”相信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在一次或多次人际交际失败后,会下那样的定论,明明我已经很努力了,我都那样讨好了,可是还是无法改变结局,然后就觉得人无法改变,最后甚至会给自己贴上“讨好型人格”的便签,认为自己没救了。最近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书中讲到人人都可以改变,也多次提及阿德勒的“目的论”以及我们不需要追求别人的认可,也给我带来了一些些的启发。如果我们从一生下来就凡事让自己独立思考,什么选择都由你来做,会不会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就不会为这个问题而烦恼了呢?可能是因为我们文化或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从小到大习惯了“讨好”的思想,如果从今天起为了活成真正的自己坚持凡事都不去讨好别人,即使自己觉得很不轻松和快乐,那会不会是另一种极端呢?

    我想“白”与“再不斩”的故事其实告诉了我们答案,即使最后为了“再不斩”而死,“白”也是心甘情愿的,这就是他心里想做的事情的,并不违心,但或许“白”与“再不斩”都知道,这场战斗无论最后结果怎么样,“白”从一开始就输了,他无法杀害同样为了保护同伴愿意付出自己性命的“鸣人”和“佐助”,这也是“白”,他的善良,即使他从跟了“再不斩”后就把自己当成他的“工具”,但最后他仍旧无法背叛自己的初心,所以我会觉得他的死如此得感人和具有美感。或许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单纯地去讨论我们应不应该追求别人的认可,当你真正懂得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就不会去质疑这个问题了,而人性中的善与美,或许不是靠理性去分析就能分析清楚的,可能真的如同我曾经很喜欢的一句话说的,“爱是最终的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