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早教书引发的关于培养兴趣的思考
周末读了《卡尔维特的教育》,然后用将近一周的时间在脑海里回顾自己所了解和需要学习的内容。也许并不是全书的内容,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只有把当下学到和理解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那么这本书才能算是真正地起作用,不然也只是走一个过场,然后生活依旧。
将知识运用到生活需要过程,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去实践,让知识真正地改变生活。
在反思和回顾的过程中,发现《卡尔维特的教育》中不只是关于孩子的教育,同时也在字里行间隐藏着老卡尔关于学习和生活的智慧。也许换个角度,就能够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这不正是老卡尔所说的:主动探索的乐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卡尔在《卡尔维特的教育》中把这一点应用到极致,不仅仅让孩子培养兴趣,也让孩子在兴趣的海洋里汲取知识。所以,小卡尔才能一直生活在快乐之中,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虽然说小孩的可塑性是最高的,而且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是最强的。但这并不代表着,成年人就没有这些能力,只是稍微困难一些。从书中,我们能发现老卡尔对于学习的观点,不只适用于小孩,对于成人的学习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回到那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总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其实不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但是现在我们还有机会去寻找或者创造自己的兴趣。总有人会说因为没有兴趣,所以没有精神,不想去学习,不想去工作,感觉一切都是累赘,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就一边唉声叹气,一边又不作为,打算就这么一直过下去。
当听到有人说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最渴望的事情的时候。有些人就会迷茫,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滚滚爬爬那么长时间,已经忘记了什么是梦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于是,看到别人做什么就去跟风,但是跟一段时间之后却又说,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一段时间之后,又继续跟风。再过一段时间,又说不是自己想要的......
有人说,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要去不断地试错,总会碰到的。说这种话的人,也许本意是好的。但是后来却成了一部分人迷茫的借口,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放弃。总觉得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碰到能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事物。这种几率存在吗?肯定存在,这一点毋庸置疑,想想那些中五百万彩票的,这个世界上总有几个幸运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幸运儿。
在不断试错,想要寻找自己兴趣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话“隔行如隔山”,其实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职业,每一个爱好,都有着自己规则,都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不去深入,永远不知道进去之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只是在门口徘徊,凭借自己的想象或者遵从自己的本能,根本无法真正了解,也更加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对其感兴趣。
说回到早教的学习与兴趣,对于小孩而言,并不存在什么区别,他总能够平等地看待一切。但是在不断地成长过程中,他会发生改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而避开自己不感兴趣的。那么他是怎么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产生了自己的兴趣呢?这不仅仅是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引导教育。
从这一点来看,兴趣是在引导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也许真的会有天生的天赋,只是那种境界我还不能理解)。小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导,那么作为成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引导自己培养自己的兴趣呢?
当然这个过程会比引导小孩更加困难,毕竟在一张白纸上作画远比在一张充满一半涂鸦的纸上作画更容易。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本来也不容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还没有,何不培养一个自己的兴趣,可以是自己当下的工作,也可以是自己最渴望做的事情,或者那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事情。如果决定了,就要像培养孩子一样,给自己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对待它,爱上它。
有一点,对于成人来说,培养一个兴趣的过程,并不总是快乐的,也会遇到困难险阻,但千万不要把“这不是我想要的”当成放弃的理由和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