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播种希望——陈伟的办学人生⑩
第一章 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第三节 结缘名山(下)
庐山毕竟是中央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的地方,每年都要接待不少中央领导和外国政要,当时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在国内绝对是一流的。外交部领导审定庐山的接待方案时,对大使们在庐山的住宿、饮食、游玩景点与行程安排,都表示了认可,但对圣诞节那天晚上在芦林湖燃放焰火的环节,提出了异议,并要求庐山接待小组对芦林湖燃放焰火的活动,再单独做一个可行性方案。
芦林湖三面环山,还有一面是芦林大坝方向的大峡谷。在芦林湖燃放焰火需要考虑五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山林防火,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安全保障,四是天气影响,五是观赏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合理的焰火燃放地点。而第一次的方案中所选择的燃放地点,只考虑到了安全和天气因素,但芦林湖是庐山居民和游客的饮用水源地,首先要考虑到污染问题,这也是外交部领导提出要改进方案的主要原因。
在重新制定燃放焰火活动方案时,陈伟根据庐山冬天的风向与芦林湖的地貌特点,提出自己的观点:把焰火燃放点选在芦林大坝靠近黄龙寺的那一头,嘉宾观看点放在当年毛主席游泳时更衣休息的地方,群众观看的地点安排在芦林一号大楼前面的草坪上。大家对嘉宾和群众的观看焰火的地点没有什么异议,但对焰火燃放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在那里燃放焰火,如果有风的话,会把焰火吹向紧靠在路边的山林中不利于防火,如果没有风,焰火灰尘会落入芦林湖中又会对湖水造成污染。陈伟耐心解释了自己把焰火燃放点选在那里的原因,并对大家的担心进行了解答:“如果燃放焰火时刮风的话,从湖面吹过去的风,就会被岸边的景观树和路边的山体阻挡后产生回旋与转向,上升的焰火不会吹向前面的树林中,而会向芦林大坝方向飘去,大坝下面的峡谷与大坝上面有30米的落差,等焰火下落到山林中时已经在空中完全熄灭了,所以不用担心引起火灾。如果燃放焰火时没有刮风,由于燃放点正好在大路拐弯的地方,因为那里比较宽敞,只要把燃放点离湖面的距离计算好,焰火灰尘就不会掉入湖中,也就不会污染湖水。”
大家觉得陈伟的分析非常有道理,便按陈伟选择的燃放地点制定了方案,外交部领导也对这个有数据和理论支撑的方案表示认同。圣诞节晚上的游芦林湖和燃放焰火活动非常成功,从芦林大坝上升腾的焰火倒映在芦林湖中,虚实相映,美仑美奂,让外国大使和夫人们惊叹不已。当时陪同外国驻华大使到庐山度假的外交部副部长周南,看到庐山的接待工作做得特别好,尤其是燃放焰火的效果出乎他的意料,他点名要见一下具体负责接待工作的陈伟。
周南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曾担任过志愿军内勤组组长,对接待工作非常熟悉。陈伟在庐山宾馆见到了周南,两人一见面,周南就表扬陈伟的工作非常出色,随后又问了陈伟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陈伟都如实做了回答。经过一番交谈,周南对陈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毫不掩饰自己对陈伟的欣赏,问陈伟愿不愿意去北京,到外交部工作。
那时别说去北京工作,普通人就是去北京玩一次,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陈伟自然是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陈伟离开周南的房间时,周南说等他回部里就安排调动的事情。陈伟并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这次却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深信不疑,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个“福报”来得这么突然,让他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回到办公室,陈伟就迫不及待地给家里打电话,把自己有可能要去北京到外交部工作的喜讯告诉妻子和父母。然而,等他回到湖口家中与家人一起商量去北京工作的事时,结果还是与上次要去南昌工作一样,父亲依然是那个最高兴的人,但母亲这次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妻子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不管陈伟做出怎样的选择,她的选择都是理解和支持。
商量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三个人赞同,一个人反对。但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由于母亲反对的态度异常坚决,陈伟只好再次做出人生中最艰难的选择,放弃了去北京工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