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历史之朱元璋的颜值之谜
当我读高中的时候,教科书里的朱元璋是这样的
今天,初高中的教科书中朱元璋变成了这样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显然不是一个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在现存的皇帝画像中,惟有朱元璋有两类面貌截然不同的画像,一为端庄之圆脸俊像,一怪异之长脸丑像。甚至从数量上来说,丑像更多。
这就引发了历史学家们对于他颜值的各种猜测。
①圆脸俊像究竟是宫廷画师诚心出品还是迫于皇权震慑的结果?
圆脸俊像应该是宫廷画家的水准。与朱家历代接班人的画像风格也极为一致,所以是朱元璋的标准像无疑。
给皇帝画像,既要与本人面貌相近,更要体现出皇帝“真龙天子”的神韵。这是极其考验宫廷画师的,所以画师肯定在技术上是业内佼佼者。
在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的明朝,文人仅是皇权的御用工具,因此也会造成画家形成以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
②从遗传学角度证实俊像为真,靠谱不?
后来有人提出从遗传学角度来推测朱元璋的真容,于是他们把《历代帝王像》中明朝几位皇帝的像加以对比: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成祖画像的面部轮廓,和朱元璋画像有明显遗传痕迹,与那幅丑陋凶狠面貌的朱元璋画像,相差太远。再以后的仁宗、宣宗、英宗、究宗、孝宗的画像也偏向国字脸,没有一个是“鞋拔子脸”。
③丑像的传播最初源自朱元璋本人之手?
今人发现猪腰子脸版的朱元璋画像在明朝当朝也能广泛流传,甚至进入王公贵族的收藏,因此可以断定,是官方认可、默许乃至鼓励的结果。
因此,后人这样分析——
一说元末朱元璋起事时,民间谣传纷纭,谓天下将乱, 弥勒佛下凡降生江准,以拯斯民于水火。朱元璋故意将“神其形、怪其状”之疑像广布民间,附会流言,证明自己是上天下凡的真命天子。
又一说朱元璋登基后,生性又多疑,为查察下属,经常微服外出,为防人识破真像,暗中窥何行刺,遂请画工图绘疑像,广为流布。他所赐给诸王侯的御容,也是疑像。
俊丑像之谜如今依旧未解……
但俊丑像并行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或许能够一探究竟~
①出身论:朱元璋从和尚到天子、从乞丐到皇帝的经历,大约在世界帝王史中,也算是最突出的一一位了。
对此,中国古代画家们,正是将朱元璋贫贱与富贵、和尚与天子、乞丐与皇帝的天壤之别的传奇经历,化为两幅画像:长脸丑像象征着贫贱、和尚、乞丐,圆脸俊像象征着富贵、天子、皇帝。
②功过论:在中国历代人物中,对朱元璋的评价,争论最大。正史多以“功大于过”概括他,但与此相反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却到处可见他的劣迹。
一方面,他在收拾元朝统治者积重难返的腐朽、战争对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上,有足够的气魄与精力;对民间疾苦知之甚深,有造福天下的美好行动与动机。这是明君的表现。
另一方面,他撤中书省、罢丞相,施行特务政治,大小事一人独断;杀功臣、 诛文人,实行残暴的文化专制。这是暴君的表现。
因而便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朱元璋的形象:圆脸俊像是官方、正史的化身,长脸五像是民间、野史的想象。
综上,有人说没有必要再纠结朱元璋颜值是高是低了。
因为两类画像与朱元璋的真实相貌相比,均为似像非像的写意图。
圆脸俊像,是明初宫廷画师美化朱元璋、美化大明王朝的作品,用于太庙、泰先殿的供奉、祭祀。
而长脸丑像,既有元末明初的原创,亦有明代以后、乃至清人的仿作,并广泛流传于民间。
这两类不同画像,已经升华为人们认识朱元璋的文化符号,是不同利益者、不同历史观看待朱元璋不同相貌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