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02
2022-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君子寡言
本书的第一章就讲了自尊心,什么是自尊心呢?为什么要保护呢?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无意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吗?
自尊心是指自我肯定或者说良好的自我感受,是对自身人格的珍视,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我们可能有伤害的孩子自尊心的一些表现:例如,课堂上一个孩子回答不出来问题,老师可能会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吗”;孩子没有取得一个好成绩,教师在试卷上评一个差分,企图让家长为此来惩罚她;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有一些缺点等等。精神皮带的折磨会伤害孩子的心灵,把孩子变得麻木不仁,甚至走上犯罪的深渊。
第一章中,有几个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不要急于给孩子评分,不及格的分数可以暂时不评,让孩子做到自己满意的分数为止;固执是儿童应有的顽强性;不应该打击一个孩子来教育一群孩子;不能把孩子的弱点公布于众;不能形成“定式”,成绩好的回答难得问题,成绩不好的回答简单的问题。
育人首先要育心,保护孩子的心灵,激起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培养孩子“成功的预感”,越努力越幸运。要做一个专业的教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一种教师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种行为模式。书中给出了爱心型、励志型、赏识型、转移型四种行为模式的优缺点,这些类型通常是因为专业能力的缺失,从而去寻找一种捷径遮蔽教师的专业发展。
你信任学生吗?无限信任还是有限信任呢?是岁月对种子的信任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无限的信任,那么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呢?教育者的神圣伟大就是教师对学生信任之,一切尚有可能,不信任,则一切皆无可能。
做为教师,要注意的细节实在太多了,用于漪老师的话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