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你胖了几斤?
这一个多月,因为疫情很多人就一直宅在家里,只能呆在家,那能做的事好像就很有限了,于是大家吃的天分就被充分发挥出来了。
有些人是研究做各种美食,开发挖掘自己的厨艺技能;
当然也有些人是闲着没事,就当起了小吃货。
我有一个朋友就跟我说,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明明不饿,明明刚刚吃过饭,可是看到零食就是忍不住动手,结果就是,每天一边喊着“我又胖了”,一边继续把吃的送进嘴里。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控制不住地想去吃东西呢?
其实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看:
第一种,我们大脑中有一种神经递质叫多巴胺,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欲望,并诱惑我们做出一些奖励自己的行为。
多巴胺可以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当我们想吃东西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于是我们可能会持续不断地去吃。
但事实上,吃完以后,我们可能因为吃的过多而产生自责感和负罪感。
这就是多巴胺的影响力,它会刺激压力荷尔蒙的释放,让我们追求快乐,但同时也会伴随着焦虑和压力。
这就像你心情不好时,选择买买买。
买的时候很开心,但买完以后你可能要面临信用卡、花呗的高额还款,这时候你就会很焦虑了,后悔之前不该那么冲动,买那么多东西了。
所以,如果你属于第一种情况,喜欢不停地吃零食,或者经常有一些控制不住的欲望,那么你需要学会觉察:这份欲望,是否真的能给你带来满足感和快乐感。
你可以通过选择放纵自己的感受来观察,如果结果只是让你更加焦虑,或者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
那么下次你就需要注意及时叫停自己的想法、学会自我控制了。
还有一种情况,你可能属于情绪性进食。
什么是情绪性进食呢?
就是通过吃来安慰、抚慰自己情绪。
比如开心的时候,通过吃东西让自己的快乐感能够延长,鼓舞自己;
不开心的时候,就化悲愤为食欲,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泄逃避情绪。
所以有些人失恋了或者工作不顺了,就会选择暴饮暴食,好像这样就能化解那些不开心的情绪。
而现在很多人因为宅在家里,对疫情充满担忧,对自身健康和工作生活充满焦虑,这些情绪全都堆积在体内,可能会让你选择通过吃来转移注意力。
这时候,你就不只是单纯地为了解决生理饥饿问题,更多地是把食物当做填补、满足心理需求的一个工具。其实我们偶尔为了让自己开心、为了治愈自己,采取这样的方式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这样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你的惯有应对行为模式,比如一遇到压力,就要找吃的,心情不好就暴饮暴食,吃完以后再内疚催吐等等,那么你就必须要提高警惕了。
放纵自己长期情绪性进食,只会让你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失去控制,甚至还会降低你的自我价值感。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呢?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情绪性进食的内容,你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课堂】然后在后头回复关键字【情绪性进食】就可以查看到更多相关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