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儒的今生和前世,论传统教育!
儒的根脚!
在古代,国人重视死后的荣耀和未知世界的安排,这种需求促生了"儒"的这个职业。专门负责代为办理民间的丧葬事宜。这种职业讲究必要的礼节,作为尊重死者的身后哀荣。因此,当时的社会认可儒雅,儒可以解释为柔。据考证,这时的儒被当作负责办理死者身后哀荣的职业神官。
儒家的辉煌时代:
战国!中国政治上最为混乱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家喷涌的时代,是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形成东方的轴心时代,出现了所谓的诸子百家!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从草根到社会顶层都有深刻触及的两个人孔子和老子。
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正式创建了中国儒家学派,因为,孔子就是从儒这个职业起家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贫民教育思想,为了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弟子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推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儒家的思想渐渐成为文化的主流!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弟子整理孔子言行语录,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并且流传出: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孔子是一个宣传家!儒从社会的底层,登上了社会的主流!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西汉武帝为了统一思想,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从这一刻开始,儒家的学说已经被阉割了!帝王为了统治的需要,在儒生的帮助下,篡改了儒家经典,曲解了孔子的言行,麻木天下人,帝王手中刀!汉代的统治特点是外用儒术,内用法家!这也是第一次人治和法制的交融!
老子和孔子的关系!
中国儒道两大文化体系的创始人,多次交流思想,相互借鉴,促成了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借鉴了老子的学说。最关键的是,汉代的统治者国策总是在儒道两家的基础上摆动!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学彻底取代了孔子的思想,篡改了孔子的言论!
北宋理学兴起,南宋朱熹完成了理学的集大成。刘基、宋濂与明太祖朱元璋 确立礼乐之制,以孔孟之书为经典,以程朱注解为规矩。解缙与明成祖朱棣以程朱为标准,完成了《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在中国形成了"合众途于一轨,会万理于一原",正式明确了理学的地位。这时的儒的思想和文化已经到了顶峰!帝王与士子共治天下,儒彻底的堕落了,形成了党争!孔子的思想彻底被替换了!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与政治结合的思想都会被利益腐蚀!这时的儒已经堕落成了不可理喻的怪兽,为了党争完全可以至民族国家利益与不顾,东林党有一副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末农民起义、满清入关都像在嘲笑,明朝的士子!这时的儒已经被扭曲得失去了正能量!
清入关,儒失去骨头,奴性的培养开始了。
因为,明代儒的无耻,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无限制的内耗,国力日降,50万人口的满清入关,统治2亿人口的汉明!中国开始了黑暗时代,此时的儒变成了犬儒!对外奴颜卑膝,对内残酷虐杀!涌现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汉奸!并被辫子戏无限的美化!
满清统治者为了,统治中国。开始了神话自己,利用儒学极度阉割人性的历史,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他一生最大的幸运是,明代末期地瓜引入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其实满清统治者知道自己国力日衰,八旗子弟无下限的腐化,唯一的办法就是思想封禁!造成了人群95%不识字!整个民族失去了前进的愿望,麻木不仁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
儒家最后的强人:曾国藩之死!
日益激化的矛盾引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用一本乱七八糟的《原道救世歌》就能对抗儒家的经典,引发了农民广泛的支持,可惜谎言永远是谎言,太平天国建国后,一切都得到了矫正,这就为太平天国的覆灭埋下了地雷。起义军占领了弹丸之地,就册封了2500多个王,腐败的统治空前绝后!洪秀全居然一个人占有20000多女人!太平天底层的士兵过着农奴一样的生活,上层肆无忌惮的挥霍,底层连自己的子女都要奉献。就是这样的一群由宗教骗子,和农民组成的武装力量,居然占领了南京!在根本上动摇了满清的根基,可见当时的中国已经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
曾国藩站出来了!这是儒的最后的光芒!扼杀了太平天国,也算儒家对中国的最后的贡献,否则如果让太平天国统治了中国,想想的后怕!
可惜,曾国藩只能是个书生,没有利用强大的军队,拯救中国!被满清统治者暗算,背负一生骂名,憋屈的死去了!儒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散光!日落西山。
这里仅仅说了儒的起源和兴盛及没落,并没有个人的情绪参杂,至于如何看待传统教育。不想多说,这里提一个趣事!
孔子临终,弟子都在床前!至于那一夜,都发生了什么,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圣人!建了一座孔庙,其建筑风格分别出现了"钩心"和"斗角"。心,宫室的中心;角,檐角。谓精心构制,斗胜争奇。
作为现代人回顾儒的历史,突然发现原来孔庙的建筑已经早已预示了儒的兴衰和特质!
历史不会回头,昨天的辉煌只属于昨天。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纸记载和古朴的韵律!
我们,对于未来的人们,也将成为历史!任何评价都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是,大多数人连成为谈资都不可能,因为,后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讨论我们,他们还有他们的责任和生活!
历史和未来同样遥远,我们只能站在这片土地上,清谈历史,吸取经验和教训。剩下的大多数,如看甄嬛传一样,看的是视觉和逻辑上的享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