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编织圈当搬运工

第16章 对织女们的采访

2021-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烟三七

对编织圈的个人采访,我写了有10个人左右。

虽然只有这几个人,也对我产生的很大的影响。

其中大多数都是孩子的妈妈,在家看孩子。

只有一位是未婚在职工作的,

大多数人的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

也有一位不到20岁的,两位五六十岁的。

同龄人的生活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不同龄人给我带来的则是强烈冲击。

第一篇写的是不到20岁的年轻织女,最后一位写的是60多岁的阿姨。

也就是因为这位60多岁的阿姨,我才停止了写人物采访。

这位阿姨不是玩编织的,是做手工孔雀制品的,我不知道她从哪里看到了我,然后就要我帮她写这份采访。

当时我觉得还可以吧,毕竟都是手工圈的人。

阿姨给我看了她上电视时候的视频,好像我也是一个同电视台媒体一样挺大的媒体。

其实上我只是个体,当时粉丝的关注度也不到1万人。

她找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简单的说就是做广告。

但我后知后觉,明白之后挺无奈的。

让我觉得生气的是,在我写完这篇文章之后,她就把名字修改一下发到了其他平台上。

更让我觉得难过的是,当我最近翻看她的朋友圈时,发现她半年前就已经不再做孔雀手工品的东西了。

这是我不再写文章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就是其中有一位坏了尿毒症的单亲妈妈。

让我觉得自己似乎在做一件好事,但似乎又没有办法帮助到她。

因为患尿毒症的单亲妈妈已经非常的令人感到悲伤了,

但还有更令人感到难过的人存在。

不是一个公益平台,如何去帮助更多更多的人呢?

我只能给他们发文章里的广告费,也是杯水车薪的10块20块,这让我觉得好像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好。

这个已经超出了我能力范围之外。

当我一个公众平台的身份去做事情的时候,总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而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被万众瞩目的账号,有一个万众瞩目的身份。

后来,我想明白了,平台就是平台,自己就是自己。

我可以以个人身份去做好事,也可以用平台名义去做好事。

这个是要分开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