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冒热气豆浆,蒸腾着自己的梦想
小时候喜欢在同学录『梦想』那一栏写上自认为很厉害的职业,然后翻看小伙伴们写下的梦想,开心地觉得长大后我们都会成为闪闪发光的人。
偶然读到张泉灵的专访,她说在央视做主持人时,总有人跑来说真羡慕你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事当成工作,太幸福了。她幽幽地回应道,只是我更懂专注和坚持罢了。当时的我并不懂她这段话的深意,只是觉得这样的人生很酷。
后来隐约知道自己应该为喜欢的事去努力,经历很多次的一夜失眠,等到床头闹钟响起时,再去早餐店喝一杯热豆浆,看到前方的光亮愈加清晰。
※ 探寻光亮那方 ※
18岁那年我走进大学校园,远离爸妈和家乡,庆幸终于可以撕下十二年义务教育留给我的好学生标签,开始自己的野蛮生长。
于是我旷课、混迹学生组织、烫头,不喜欢电气专业,几乎将全部精力放在可以满足我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的事情上。大二时,有天突然意识到可以挥霍的大学时光所剩不多,可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当天晚上就找到了一个非常信任的学姐,和她窝在沙发上聊天,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所有想做的事,不断发散再发散,最后一拍脑门说:“我渴望表达,想要去传播好的东西。”
她帮我列举很多相关职业,当时看来都离我非常远,几乎很难触及。两个人讨论很久,觉得可以基于我现有的校园自媒体公众号运营经历,先去企业实习再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聊完所有的事,瞅了眼手机快到早上6点钟了,我们直接去永和吃了早餐,在捧着热乎乎的豆浆时,有种未来可期的豁然开朗。
※ 自媒体小编不太像我 ※
大二暑假我一头扎进了自媒体公司成为公众号小编。选题、写稿,激动上线,那种感觉就像是看到亲生小孩的欣喜。在后台和留言的粉丝互动,发现自己的表达会给别人带来小小的影响,其实还挺满足。
接下来的一年多,仍旧在继续向几个不同类型的公众号供稿,凌晨两点多在对着电脑敲下一篇写《吴昕的时尚蜕变史》的文章后,内心却开始讨厌自己的身份。我发现面对一个个选题,再转换成某种既定类型的文章,将我深深束缚在一间小屋子里,失去了变化和可能性,这不是我想要的。
于是,百无聊赖地在找实习的APP上翻看,“为不同的品牌讲故事”这句对公关公司的介绍,几乎让我眼前一亮。谷歌了公关的基本介绍,带着满满的期待下楼去食堂吃早餐,喝到阿姨刚打好的热豆浆,我准备走向下一个新起点。
※ 诚实地走出WPP大楼 ※
大四暑假投递给外企公关公司的简历躺在我的邮箱里,大概有两页多,专业不对口常让我在HR挑选简历时被毫不在意地滑过。后来在简历里加了一页对于公关的理解称述,然后投进每家公司的不同Team。七月份收到了博雅和爱德曼的实习生offer,选择了博雅跟着前辈们服务于一个工业客户。
学会了从学生思维转变成职场思维,起初只是运营客户的公众号,作为新人要学习的很多,一般下班后继续留在公司来充电。得到前辈姐姐们的认可后,逐步参与到和客户的公关会议,客户公关活动的筹备等较为核心的工作,三个月后得到Team的转正邀请。
欣喜之余开始思考这三个月的成长,公关人的工作相对稳定,按照既定的公关手段去做结果不会差,似乎总是有章可循,我的工作随时可以被取代,而我并不想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螺丝钉。
恰逢客户处在向年轻化转型,我主动承担创意部分的工作,希望能从90后角度带来最新的洞察和想法。一些创意的想法被前辈们鼓励去尝试,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体会惊喜,有种重新被点燃的感觉。
于是,我陷入了新的纠结,是否愿意放下在公关公司的安稳,去真正接触创意。两个月的徘徊和思考,身体在走出WPP大楼时,心里仍旧充满不确定,躺在出租屋的床上耳机里的歌循环了一整夜。第二天早晨在巷口的煎饼店,接过老板递过的豆浆,脑子里蹦出一句话叫passion is the first.
※ 奔向热爱的创意 ※
十一月份我参加了电通安吉斯和奥美的管培生筛选,最终相继止步在最后一轮。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拿奥美作为风向标,来鼓励自己在传播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点,以此度过了很多艰难的时刻。
在奥美发出今年的新兵征集令时,好朋友们纷纷转发给我。其实我并不在乎能不能进奥美这件事,也保持着轻松的心态去闯过每一关,但在等到止步终面的消息时,还是立马坐在小区的马路牙子上难过得说不出话。失去这次机会虽遗憾但更直接的一点是,我得接受自己在广告创意这条路上太嫩,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
那一晚我几乎翻看了实习APP上所有的广告创意实习生职位,投了很多简历,似乎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我仅剩下对热爱的事情的坦诚和大步向前的勇气。凌晨5点半的时候,我特意走到远一点的全家便利店,买了杯热豆浆,看着马路上逐渐密集的车流,好像大家都特别知道自己该去哪儿,我也找到了,挺好。
后面有去过一些广告公司面试,也拿到一些offer,很不巧跟自己诉求都不太合拍,我太知道选择一条对的路再去奔跑有多重要,而我也没有时间可以任意地浪费。
但我不会放弃坚持,我相信某一天的早晨,在豆浆腾腾的热气中,我会看到梦想中的道路已经延伸到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