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读书社

红楼||为什么宝黛是真爱

2023-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三秋桂子2021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被很多研究红楼的人反复引用,并以此作为研究红楼的切入点,认为红楼是一部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作品。

这样来解读红楼,就走了歧途,这绝非曹雪芹的本意。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出现在红楼第五回,当时秦可卿领着宝玉找地方休息,先来到上房内间,这副对联就挂在上房内间。

就是因为这副对联,宝玉不管房间多么精美,铺陈多么华丽,断不肯在这里休息。可见这是引起宝玉极度反感的一副对联,这样的两句话怎么会成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红楼梦》中当然有很多对人情世故的描写:四大家族之间的人情往来,家族内部上上下下的人际交往,乃至丫头仆役们之间的交往,到处都是人情世故。

红楼中塑造了很多懂得人情世故的角色。从八面玲珑的王熙凤,到人情练达的宝钗,乃至懂得眉眼高低的小红,都是堪称人精的存在。当然,金字塔顶端的贾母和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刘姥姥,更是人精中的人精。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据此认为:红楼是一部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俗世文学?非也。

看一部作品的主题,既要看次要角色,更要看主要人物。《红楼梦》的主角是谁?当然是宝玉和黛玉。

莫说红楼博大精深、无所不包,如果只是把红楼看作一部百科全书,就抹杀了这部伟大作品的思想艺术性,《红楼梦》的主题就是宝黛爱情。

也许你要说这样会降低作品的层次。谁说写爱情就降低作品层次?

举目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以爱情为主题的少吗?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汤显祖的《牡丹亭》、张爱玲的《半生缘》等,不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成功作品吗?

爱情,是人类所有情感中最强烈最纯粹的情感,也是最能暴露人性优劣的情感。写爱情不但不会降低作品思想层次,反而更能激发读者强大的共鸣,挖掘出人性更深处的问题。

红楼问世以来宝黛爱情一直是被人质疑的爱情,不仅在当时,到现在依然有很多读者并不站队宝黛,反而觉得宝玉和宝钗更合适。甚至把其他角色如湘云、妙玉拉来和宝玉组cp,似乎任何一个都比黛玉更适合宝玉。

更有很多人唱衰宝黛恋,预言宝黛婚后不一定幸福。还有很多假设,认为把宝钗黛玉合二为一,综合两人优点才是妻子的理想人选。总之,不看好宝黛恋的读者大有人在。

唱衰宝黛恋的不仅有读者,作品中的人物对宝黛恋也是反对声多过支持声。

贾府从上到下,几乎一边倒支持宝玉宝钗,上从宝玉母亲王夫人,下到宝玉贴身侍女袭人,其他如宝玉好哥们儿湘云,都站队宝玉宝钗,认为宝钗是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

这一切因为:宝钗的优势太明显了。

最明显的就是身体好,比起病歪歪的林黛玉,宝钗虽然也常年吃冷香丸,但那更近似保养,宝钗并没有影响健康的大病。有健康就有一切,好的身体是一切的根本,宝钗的健康是黛玉永远无法相比的。

其次就是性格。

众所周知,宝钗豁达,黛玉小心眼,这也是宝钗心宽体胖而黛玉形容消瘦的原因。

书中宝钗被拿来和杨贵妃相比,可见形体丰满;黛玉用赵飞燕来形容,可见身材纤弱。宝钗习惯装聋作哑,凡事不较真;黛玉却常常因为一句话黯然伤神,长夜无眠。一个豁达一个敏感,难怪一个健康一个病弱,一个丰满一个纤瘦。

再次就是为人。

宝钗出生于皇商世家,家里有很多商铺,从小接触各种生意人,耳濡目染中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领和随机应变的手段。

黛玉自小养在深闺,父亲就是读书人出身,自己也是书呆子一个,没有多少接触社会的经验,也不喜欢虚与委蛇与人周旋,一句话不对就甩脸子。要不是有贾母和宝玉护着,早被人落井下石了。这样的黛玉怎么跟人情练达的宝钗比?

其他再如家世背景,经济实力,亲戚关系等,宝钗都完胜黛玉。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娶宝钗就是强强联手,妥妥的稳赢,娶黛玉就难说了,这样明显的答案还用问吗?

可需要权衡利弊得失然后再做出选择,还是爱情吗?

爱,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情深。

真正的爱情都是相似的,不管是来自西方的罗密欧朱丽叶,还是来自古代的梁山伯祝英台,真爱都源于灵魂的相似相吸。

宝玉黛玉第一次见面就感觉似曾相识,真爱双方在对方眼里都有久别重逢的感觉,那些看得见的物质条件反而最不重要。当两颗心褪去一切外在赤裸相对时,才能看到对方的灵魂深处。植根于心灵的灵魂之爱,是世俗意义的“金玉良缘”无法相比的。

相比宝钗,黛玉是弱的;相比宝钗的圆满,黛玉是残缺的,但并不妨碍宝玉更爱黛玉。

黛玉的“弱”在别人眼里是弱势,在宝玉眼里却是她更值得怜爱的原因。爱情就是这么不讲道理,爱情中的胜利者往往是那个看起来最弱的一个,因为“她更需要保护”。柔弱的黛玉时时刻刻牵动着宝玉的心,她的一颦、一笑、一声咳嗽、一滴眼泪都让宝玉为之牵肠挂肚。

当然,黛玉的柔弱并非东施效颦,矫揉造作,完全出乎天然,天然一段风流。而宝玉对黛玉的格外呵护也绝不仅仅出于保护弱者的天性,更因为黛玉是他爱的人。

爱,因为你就是你,恰好是我喜欢的样子,并不是因为你完美无缺。

尽管黛玉有很多让读者不可饶恕的缺点,但她却是宝玉心尖儿上的人,她的一切包括别人眼里的缺点都被宝玉所喜欢。

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恐怕看不到对方身上有缺点,对方身上的所有都是优点,在被人眼里的缺点到了爱你的人眼里,也会变成优点。只有不相爱的人才会觉得对方一身缺点,在不喜欢你的人眼里,你连呼吸都是错。

如果黛玉像宝钗那样浑身都是优点,因为这些被宝玉爱不足为奇,可是即便黛玉在别人眼里都是缺点,体弱多病还个性敏感,这样的黛玉依然被宝玉视若珠宝,这才是真爱。

真爱不会权衡利弊,爱就是爱,哪怕你一贫如洗,哪怕你相貌不美,哪怕所有人都不喜欢你,我依然坚定不移地爱你。

黛玉身上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只不过她的优点只有宝玉才看得见。

她的才华横溢,她的出尘脱俗,她的率真简单,只有宝玉最欣赏。所以,当所有人都站在宝钗那边,宝玉依然不为所动,用尽所有力量保护这株柔弱的绛珠仙草。

宝玉爱黛玉,还因为黛玉懂他。

宝玉并不缺少爱,贾府从上到下从贾母到丫环,几乎所有人都爱宝玉,不仅因为宝玉是贾母的心肝,还因为宝玉是一个体贴别人的人,但是真正懂得宝玉的人只有黛玉。

宝玉的人生看起来和宝钗一样富贵圆满,其实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

宝钗是最合乎社会规范的大家闺秀,她向往的生活就是夫贵妻荣,她理想的丈夫就是贾雨村那样在官场积极进取的人。

可是,这样的生活恰恰是宝玉极力逃避的人生,贾雨村之流恰恰是宝玉最厌恶的角色。当然,凭着宝玉家世背景,他轻轻松松就能超越贾雨村;凭他的聪明灵秀,宝玉一定比父亲贾政更有作为。

但宝玉天生就不是做官的料,他的人生追求在名利场外。他喜欢读书却不喜欢为了仕途读书,他富有才华却不是为官之才,他懂人情世故却最讨厌虚以委蛇。

在当时买官卖官一团污浊的世界里,宝玉追求的恰恰是最真最美的爱情和解放心灵的自由。从本质上来说,宝玉更接近文学家,而不是政治家。他一早明白自己的人生追求,不肯接受别人指给他的人生。

当所有人都在规劝他读书做官时,只有黛玉从不添油加醋,从不用那些大道理来说服他。

只有黛玉最懂宝玉玩物丧志背后的至真至纯,凤姐儿生日那天宝玉不告而别,别人都不知宝玉去哪儿了,只有黛玉知道宝玉去祭奠死去的金钏儿。

宝黛之间的高度默契,心灵的心心相印,源于他们共同的人生追求。

如果宝玉是贵族家庭的叛逆者,黛玉就是宝玉坚定的追随者。

为什么一定要和社会家族为敌?为什么不能像宝钗那样安分守己?

因为他们追求的理想生活不可能在当时的社会实现,如果顺从必然放弃爱情和理想,叛逆因为不甘心不屈服。

无论有多少残缺与不圆满,无论如何为当世所不容,都有一个人和自己站在一起,爱着残缺的自己,理解自己离经叛道的一切。试问:这样的爱情,怎么能不是真爱?

2023-5-2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